第09版:区域观察

从长三角“地理中心”走向“价值中心”

江苏吴江将聚力发展融合型数字经济、集群型创新经济、生态型湖区经济、功能型总部经济

□ 本报记者 焦红霞

这里是江浙沪交界、长三角腹地,这里是秀美灵动的“江南水乡”,这里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站在国家重大战略最前沿、站在最强风口上的苏州吴江,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潮中激流喷张……

日前,在2019中国·吴江投资贸易洽谈会上,35个重大招商项目签约,总投资约290.3亿元,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创新研发中心、产业基金等多个领域,未来项目的陆续建成又将为吴江的经济发展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高起点融入示范区建设

今年5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吴江全域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吴江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

抓住机遇期,吴江乘势而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主线,以打造“创新湖区”、建设“乐居之城”为目标,经济社会保持稳定健康发展态势。

目前,吴江区已拥有丝绸纺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光电缆四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约占80%,其中丝绸纺织、电子信息达千亿能级;装备制造业正在加速成为新的千亿级产业,其中电梯行业年产量6万台,约占全国的10%;光电缆业中电缆和光纤光缆年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20%和40%,光棒产量约占全国的35%。

统计数字显示,1月~9月,吴江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0亿元,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5亿元,增长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7.7亿元,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8.4亿元,增长5%;工业总产值339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2627亿元;进出口总额156.4亿美元,出口116亿美元。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

在发展过程中,“一体化”和“高质量”贯穿始终,而“融”字文章更是被吴江人“浓墨重彩”:坚持“融”进规划,对照《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吴江市抓紧研究制定实施意见;紧盯先行区启动区规划和一体化示范区规划,吴江加快编制产业和空间两大规划。吴江区委常委、副区长李卫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吴江作为江苏省和苏州市融入长三角的“第一线”“先遣队”,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联合青浦、嘉善共同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制度创新,突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从物理“对接”向化学“融合”迈进。

选择“融”就是选择希望,做好“融”字文章更是发展的前提。苏州市吴江区委书记王庆华对记者表示,吴江将聚力发展融合型数字经济、集群型创新经济、生态型湖区经济、功能型总部经济,全面推进与毗邻地区的规划互融、产业互补、交通互联、创新互促、民生互惠,加速从长三角“地理中心”走向“价值中心”,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快上新台阶。

扶持有“力度”更有“温度”

从瞄准世界光通信科技前沿,加快布局5G通信、海洋光网、物联网应用、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亨通集团光纤研发产业基地,到牵头创建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着眼突破先进功能纤维关键核心技术的盛虹集团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在吴江,以贡献了全区62%GDP的民营经济在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上高歌猛进。

目前,当地现有民营企业7.2万余家,注册资本超4000亿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家、中国500强企业4家、中国民营500强企业5家,上市公司16家。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区62%的GDP、75.6%的税收、81.8%的专利授权数、70%的就业人数。

李卫珍表示:“吴江能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关键就是始终用情、用心、用力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着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要继续赢得发展先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就必须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加快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吴江在制定出台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上,力求有“力度”,在对企业的执法处罚上,力求更有“温度”。

事实上,早在2016年,吴江区就谋划并实施了以“一枚公章管审批”为重要内容的“五个一”改革,推行“并联审批”“多评合一”“模拟审批”等改革。2017年,在“五个一”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吴江区又围绕江苏省“3550”要求,在苏州市范围内率先形成以“七大集成”“八大任务”为主要内容的集成式改革方案,打造集成式改革标杆。2018年,以获批江苏省“不见面审批”标准化试点为契机,吴江区又与嘉兴南湖在全国率先实现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并全力推行“一门式”“一窗式”改革,让企业和群众进一扇门、到一扇窗、办所有事。今年以来,吴江区更是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为契机,出台《吴江区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将“3550”目标提速至“1330”,即力争做到开办企业1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30个工作日内完成。

聚焦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让政府的“回声”大于企业的“呼声”,是吴江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针对企业优质项目不能得到精准有力扶持等问题,吴江区系统梳理了工业、农业、服务业、资本运作和人才5个方面政策,重新确定了扶持的项目及标准,出台了“1+5”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原则上只设门槛,不设上限,只要项目符合条件均予以扶持,平均每年财政扶持金额在9亿元左右。“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吴江坚信,只有不断推出新的改革举措,才能赢得新优势、掌握主动权。”李卫珍说。

2019-11-07 焦红霞 江苏吴江将聚力发展融合型数字经济、集群型创新经济、生态型湖区经济、功能型总部经济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0632.htm 1 从长三角“地理中心”走向“价值中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