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丁 南
今年以来,福建省泉州市围绕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环境,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着力破解一批堵点难点问题,提升营商环境建设水平。
据统计,泉州市发改委、营商办共提出20个方面86个优化营商环境目标任务,目前已完成任务76个,占全部任务数的88.4%。同时,征集完善营商环境问题意见518条、负面案例35个,已以整改交办单的方式,下发33个单位抓好整改。
——为推动审批提速,泉州市在全国率先规范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实现市级审批事项授权至窗口及科室的事项占总数90%,审批环节压缩为“受理、审查、决定(含办结)”3个环节以内,审批时限控制在法定时限的35%以内。
采取“一窗式”“一口式”“一站式”等方式,实现审批由“串联”向“并联”转变、由“单一”向“综合”转变。今年6月实施企业开办“一窗通办”,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各类市场主体达97.2万户,总量继续保持全省首位。
按照“多合一”“繁化简”的简政放权思路,大力推进审批要件重组重整。作为全国企业简易注销改革试点单位,今年以来泉州企业适用新政办理简易注销数已达9335家,是去年的3.2倍,简易注销的数量已占企业注销总数的55%。
按照化整为零的思路,分领域分阶段推进审批改革。如,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做到统一审批流程、统一数据平台、统一审批体系、统一监管方式,基本实现房建市政、交通、水利工程项目市级审批服务时限压减50%、60%、65%以上。
——为推动服务提质,泉州市大力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下“只进一扇门”、线上“一网通办”、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
推行政务服务集中办理,共有82个单位、2021项审批服务事项、近1000名工作人员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梳理必须到现场办理事项目录,大力推进减材料、减环节,已梳理1745项“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事项,占91.8%。
推行便民服务事项“就近办”,努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办百样事。建设中心市区15个24小时自助服务区,打造百姓15分钟办事圈;率先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不见面审批”,在金融机构设立19个不动产抵押登记便民服务点,通过“直连系统”共享数据,大幅提高登记办理效率。
加快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整合,建设一体化行政政务服务平台和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目前网上申报事项达1786项,占到全部事项的93%。
——为推动管理提效,泉州市采取“向内挖潜”“向上争取”“向外借力”相结合的方式,不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切实提高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据统计,今年1月~8月,全市新增减税降费70.21亿元,全市落实社降率政策减征3.16亿元。
向内挖潜加大鼓励扶持力度,切实激发市场活力。今年1月在全省率先推出鼓励民营企业未分配利润再投资政策,预计可鼓励增加投资130亿元;今年6月率先在全省创建首个企业开办“零费用”城市,对新开办企业免费发放一套印章(公章、财务章、发票章),仅印章刻制一项每年可为企业减少2200多万元负担。
向上争取作为上级各项改革工作试点,不断扩大试点政策效应。石狮服装城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截至8月底已出口12,771单、货值80.5亿元;国网泉州电力公司向上争取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用电容量实行低压接入,全年争取到1.1亿元配套资金,将企业接电成本从20万元压减至2830元。
向外借力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有力推动管理增效。培育全省首家市场化征信机构,向中小银行提供小微企业信息服务和融资对接平台,目前创新推出 “小微征信贷”——无需抵押担保可最高借款200万的产品,截至9月底已累计投放2.07亿元,有力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