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依托人才优势 助力群众脱贫

4年来,通化师范学院组建专家团为吉林柳河县凉水镇凉西村潜心“会诊”、科学施策,成为村民增收“智囊团”

□ 本报记者 王富栋 赵国成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紧紧依托高校人才、教育优势,对包保的吉林省柳河县凉水镇凉西村潜心“会诊”、科学施策,成为凉西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的“智囊团”。

柳河县凉水镇凉西村属于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现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68人。2016年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通化师院下大力气广泛调研,经过组建专家团为凉西村“把脉会诊”,为凉西村确定了科学、稳定、长效的脱贫思路。4年来,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308.95万元,促进了凉西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着眼项目帮扶,脱贫叠加效应更加彰显。结合柳河县光伏发电扶贫产业,通化师院投入42万元建设了凉西村光伏发电项目,贫困户每年可分红3000元。累计投入31万元,扩大扶贫产业园食用菌种植规模,每年每户分红2000元。同时贫困户村民参加木耳种植、采摘等生产劳动还可获得相应酬劳,进一步提高贫困户收入。投入25万元用于配套牧业,引进设备建立秸秆膨化饲料加工厂。通化师范学院还为每户贫困户带去项目启动资金,帮助其发展庭院经济,鼓励贫困户养鸡、养猪、养蜂等,利用学校师生人员多的优势,大力帮助解决销售问题,通过这些途径,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挥自身主动性,贫困户年均增收1000元~2000元。凉西村形成了以光伏发电为主导,以木耳种植为巩固,以庭院经济为补充,三线并进、集聚发展的产业格局。

着眼电商扶贫,增收渠道更加畅通。通化师范学院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凉西村集体企业“聚源食用菌生产合作社”发展壮大,利用村集体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针对合作社产品包装设计比较简易、销售渠道比较单一等问题,由该校美术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对合作社产品进行包装设计,突出产品优势,打造精品包装,提高产品附加值;针对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由工商管理学院整合相关力量,扶持凉西村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商村建设,构建产品销售网络,拓展产品销售渠道,目前累计销售食用菌、中药材、蜂产品等土特产34万余元。通过这些举措为凉西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进而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着眼文化扶贫,扶智力度更加显著。通化师范学院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对凉水镇中心小学进行教育帮扶,通过对小学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大学生顶岗支教和捐赠专业教学设备等形式,支持凉水镇中心小学的发展,切实发挥师范院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功能。现已建立标准画室1个,大学生顶岗支教30人次,对教师进行培训60人次。结合学校各专业学生特点,在凉西村建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大学生了解社会、深入实际、实践锻炼提供平台,也为凉西村脱贫攻坚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每年暑期校团委组织“青马班”学员赴凉西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向贫困家庭儿童和留守儿童捐赠学习用品、体育用品,并与小学生们结成了帮扶对子,对小学生们进行学业辅导及心理关怀。针对贫困大学生,通化师范学院加大奖助学金力度,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绿色升学通道,使其掌握本领,立志脱贫,完成大学学业,成为有为青年。

着眼驻村帮扶,基层组织建设更加牢固。为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主力军”作用,师院党委紧扣精准选人、派人、用人导向,选派优秀青年干部担任凉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有力激发了村党支部服务群众、促进村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第一书记在驻村工作中,积极发挥引导、帮扶、示范、联络等方面的作用,深入群众宣传政策,提升综合治理水平,维护农村稳定,推动精准扶贫,帮助村班子出思路、定规划、找路子、抓发展,2017年村集体收入为22万元,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5万元。同时,协调争取部门支持,建立党员特色种植示范园,组织和带领群众加快致富进程。

着眼人居环境,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包保凉西村以来,该院坚持把建设美丽乡村纳入帮扶规划,注重在提高贫困户收入基础上,把贫困村道路交通、公共服务、环境整治等同步纳入帮扶目标任务,加快发展贫困村民生事业,实现帮扶工作整体推进。先后投入资金80多万元,为凉西村投资安装路灯,修建垃圾场,修缮生产田间作业道、村屯巷路、边沟、院墙等。建立了党支部特色示范种植园区,为村部安装体育器材,努力改善凉西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019-11-05 王富栋 赵国成 4年来,通化师范学院组建专家团为吉林柳河县凉水镇凉西村潜心“会诊”、科学施策,成为村民增收“智囊团”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0526.htm 1 依托人才优势 助力群众脱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