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视角

从“提篮小卖”到“营货出营”

国际化营商环境重塑辽宁营口农业品牌

□ 本报记者 王 敏

10月25日~27日举办的2019东北亚(营口)农副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不仅成功打造了农副产品展销平台,更成为营口招商引资、聚兴产业的“机遇平台”。全国性组织、权威行业协会、领军国企等与辽宁省营口市政府、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从农副产品种植养殖、产业及产品标准制定、优质产品生产到文化创意赋能农业品牌升级、拓展高端精准销售渠道的全产业链上,力推营口市乃至东北地区的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现代化进程。

博览会首日,营口市政府与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签署战略协议,营口市农业农村局与中粮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中粮肉食品加工产业园”战略协议,营口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与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签署“营口大米产业提升”战略协议,营口市农产品协会与河北省农产品市场协会签署营口农产品行销河北合作采购意向书,营口果蔬水产批发有限公司与中国商业联合会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委员会签署营口相关农产品标准及指数合作意向书。

农业领域的优势资源富集营口、优质渠道对接营口,固然有区位、资源、要素、成本等优势的影响,也离不开营口政策优厚、诚信公正、监管得当、服务高效的营商环境。更重要的是,在环境提档升级和产业提质扩容的良性循环中,营口农业“小产区做出大文章、小特产铸就大品牌、新品质赢得大市场”的转型升级之路前景广阔。把“地标”变成“招牌”,让营口农业告别了“提篮小卖”。

品牌是强心剂,倒逼科学生产管理和质量安全。营口市农产品品牌发展到179个,其中国家级品牌23个,盖州一县拥有苹果、葡萄、西瓜、生姜、桃、尖把梨、蚕蛹鸡蛋、大李子等八个“国家地理标识”,成为区域公共品牌,可供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统一使用。

打造农产品品牌离不开规划与培育,营口用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匹配制度体系和服务措施为“土特产”造环境:推出特色产业、培育特色经济、打造特色优势,一大批专业村星罗棋布,为现代农业、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特色化基地;对获得省级以上品牌企业给予补助及奖励,去年全市累计发放奖励资金462万元。

7月,“寻找中国最美小产区”活动将营口作为首站,19家企业被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小产区认定委员会评为首批“中国小产区试验示范基地”。本次博览会评出30家企业及旗下特色农副产品为“营口优质特色农副产品”,政府给予从政策、服务、资源到资金的全方位支撑。

以本次博览会为“路由”,中粮肉食品作为国家级肉食品加工行业的领军国企,将从项目落户、融资、建设、品牌打造、产业标准制定等方面全方位打造肉食品产业园,把营口畜牧佳品纳入中粮销售渠道。中国邮政集团将调动旗下3大主力电商渠道“极鲜”“ILOVE邮”“邮乐购”,全面推动“营货出营”。

2019-10-31 国际化营商环境重塑辽宁营口农业品牌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0107.htm 1 从“提篮小卖”到“营货出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