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注

“人港城产”融合 打造中国航空经济之都

成都市双流区以航空经济为抓手,构建以创新和服务为主体的现代航空产业生态圈,努力走出一条以空港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T2航站楼

□ 本报记者 何子蕊

2018年,成都市双流区共聚集投资亿元以上航空项目33个,航空产业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双流国际机场成为中西部首个全球“5000万级机场俱乐部”成员;2019年以来,全区新引进民航校飞中心西南基地、浪潮软件等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9个、总投资993亿元;亿元以上在建项目58个、总投资1177亿元……

作为国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空中门户,四川天府新区、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重要承载地,成都市双流区为临空而起、因港而兴。近年来,该区紧紧围绕成都市2017年产业大会提出的“四个之变”(思维方式、产业发展、城市转型、机制创新)新发展理念,在航空产业发展上不断创新突破,成效明显。

当前,双流区正以“航空经济区”“成都芯谷”“天府国际生物城”等3个产业功能区为依托,以“人港城产”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港强产、以港赋能、以港定城、以港聚势,营造更加优质国际营商环境,推动国际高端航空产业项目加速集群成链,全力打造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中国航空经济之都”。

以港定城

实现“城市转型之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双流区委相关负责人说,“在四川省‘四向拓展、全面开放’战略以及成都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进程中,作为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所在地的双流,应更加主动作为、勇于担当”。

按照成都市重塑城市产业经济地理的新发展理念以及全市产业发展大会提出的“以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理念组织经济工作的思维方式之变”,双流区把城市转型之变作为首要重点。

按照“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一个产城一体、职住平衡的城市新型社区”的理念,双流区立足空港资源禀赋,提出打造“中国航空经济之都”目标。提出将进一步提升空港门户形象,将公园城市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全过程,按照成都中心城区定位,构建“一港三心四组团”城市格局。力争在较短时间聚集一批空港总部、打造一批特色楼宇群、引进一批主力卖场以及落地一批航空金融项目,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品质、发展高端业态、营造多元场景,建设现代化国际范的一流空港商务区。

围绕航空经济区、成都芯谷以及天府国际生物城3个市级产业功能区,双流区着力以航空经济区为主要抓手,充分用好航空枢纽优势、开放口岸优势和政策机遇优势,实现功能区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以空港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以港强产

实现“产业发展之变”

近年来,按照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规划,双流区深刻认识到,要重塑城市经济地理、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必须牢牢把握产业发展这个动力和“引擎”,着力实现“理念之变”的关键之举——“产业发展之变”。

2018年7月28日召开的双流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该区明确提出将充分发挥空港在引领产业经济走向、城市空间布局、资源要素聚集中的支撑作用,构建以创新和服务为主体的产业形态,走出一条具有空港特色、适航特质的发展新路。其核心要义就是“以港强产”,集群发展空港经济。

其中,双流航空经济区依空港自贸试验区(34.01km2全省面积最大)、临空经济示范区以及综合保税区、6个指定口岸等开放平台,大力发展航空运营服务、航空制造维修、航空物流、跨境贸易、航空金融和航空总部等航空经济6大业态,致力推动通道枢纽向经济引擎转变;成都芯谷功能区重点依托高校院所、创新服务平台等,聚焦“芯、屏、网、云”4个领域,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信息安全、大数据等电子信息产业;天府国际生物城功能区围绕构建“四链条一社区一体系”生物产业生态圈,打造世界一流生物产业园。

为此,双流区共成立11个专业招商小组,“挂图作战”,瞄准“六类500强”目标企业,先后在泰国曼谷、新加坡、英国伦敦等地举行专场推介会,开展全链条招商,全力推动航空产业项目集群成链。

目前,双流产业功能区内已聚集国航、川航等基地航空公司9家,运营航空公司84家(外航65家);四川国际、川航维修等航空维修企业15家,中国商飞、中航材等重点关联企业45家;DHL、顺丰等全球100强和全国10强航空物流13家;航空金融企业21家;跨境贸易企业超过170家;航空总部和商务服务企业22家。今年1月~9月,西藏航空成都基地、东航中心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运),总投资达30亿元的民航校飞中心西南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校飞基地。

以港赋能

实现“机制创新之变”

5月24日,四川首架保税融资租赁飞机空客A330“双流壹号”正式交付,此举标志着四川省和成都市在航空融资租赁这个航空领域的重要产业发展上已破冰起航。

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明对此感慨地说,“这么短时间内就实现了首架航空融资租赁飞机的交付,简直是个奇迹。作为一家由CFMI(世界最大的航空发动机企业)授权的发动机维修公司,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双流区委区政府近几年在绿色通道、定制化‘拎包服务’等方面给我们带来的效率和便利。”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双流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着力以港赋能、着力实现产业“机制创新之变”,为全区航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澎湃动力。

事实正是如此。据了解,近年来,双流区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人港城产”深度融合,遵循“先公建后产业”原则,实施功能配套“补短板”计划,着力体制机制创新、打造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的高质量产业功能区。

在政策制度创新上,双流区大胆改革,以团队、管理、政策、运营“四个专业化”为方向,设立专门航空经济局,实行“区局合一”,区级经济部门与功能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一肩挑”;制定支持适航主导产业发展、空港商务区建设以及航空维修、外贸进出口等专项政策;组建20亿元适航产业母基金,组建总规模298亿元的24支产业发展基金等。

在服务机制创新上,双流区聚焦打造国际化、便利化、法制化优质营商环境,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定期举办“航空经济大讲堂”;创新组建园区服务科;与企业联动建立“城市合伙人”、推动功能区向专业化公司运营转型;每周开展“企业咖啡时”活动,协调解决企业问题,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功能区”;在加大全链条招商基础上,打通招引、落地、建设、投产全环节,构建投资促进“前端、中端、后端”工作闭环等,推动功能区高效集约发展。

据悉,在一系列制度赋能作用下,双流区航空经济呈现出高质量快速发展之势。2018年,全区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航空企业达到111家、10亿元以上企业19家。天府国际生物城目前已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7个、总投资超过900亿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以电子信息、生物产业和绿色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的“1+3”现代适航产业体系正加快构建形成。

2019-10-31 成都市双流区以航空经济为抓手,构建以创新和服务为主体的现代航空产业生态圈,努力走出一条以空港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0091.htm 1 “人港城产”融合 打造中国航空经济之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