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看台

依法保障营商环境优化

□ 王静文

国务院日前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该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我国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不过仍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和短板,必须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作出更大的突破,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取得更大的进展,使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持续迸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国务院今年5月初将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纳入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7月14日,国家发改委形成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密集征求各界意见,听取企业、专家、行业协会商会代表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条例》近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

在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该《条例》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人民群众满意、市场主体支持的改革举措用法律制度固化下来,重点针对我国营商环境的突出短板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从完善体制机制的层面作出相应规定。

从内容上看,《条例》共七章72条,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对“放管服”改革的关键环节确立了基本规范。同时,聚焦突出问题,重点围绕强化市场主体保护、净化市场环境、优化政务服务、规范监管执法、加强法治保障等5个方面,明确了一揽子制度性解决方案,推动各级政府深化改革、转变职能。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从小处看,《条例》专门围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重点针对法规政策制定透明度不足、新出台法规政策缺少缓冲期、企业对政策环境缺乏稳定预期等突出问题作了明确规定,着力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稳定性,强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从大处看,《条例》在上升为法律之后,其权威性、时效性和约束力都将大为增强,能够从制度层面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条例》公布次日,世界银行发布了《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我国排名从去年的46位上升至31位,首次跻身全球前40,并连续两年入列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

新华社发表的评论指出,可以预期,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必将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识,在全社会营造优化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稳定预期,提振信心,进而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2019-10-30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0054.htm 1 依法保障营商环境优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