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风雨天再不担心房子倒

广西都安易地扶贫搬迁户过上新生活

□ 陆波岸

瑶族汉子廖振毅和母亲坐在新住房的门前,看人来人往,母子俩有说有笑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这两年,我一家生活发生了大变化,这在以前想都想不到。”他说。

廖振毅家住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三只羊乡可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一家5口住在一套90平方米的新住房里,明亮的房间,崭新的物件,整洁的家居,让他这个新家看起来简朴又舒适。

都安瑶族自治县地处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境内石山巍巍,全县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石山面积占89%,素有“石山王国”之称,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三五”期间,全县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达10,511户46,747人。

搬到这里之前,廖振毅家离这20多公里,交通不便,全屯人住的都是泥土房,上一层存放粮食杂物,中间一层住人,下面一层养猪鸡鸭牛羊。

2016年以来,都安瑶族自治县按照“精准规划、精准搬迁、精准帮扶、稳定脱贫”的思路,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截至2019年8月20日,全县20个安置新区计划建设的11,110套(栋)安置房已完成主体建设且全部达到搬迁入住条件,有18个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搬迁入住(含交钥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4,558人。

2017年8月29日,乡亲们一起搬到三只羊乡可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新区建成联排式安置房210栋,距离高速公路出口仅2.5公里,安置贫困人口210户1069人。

廖振毅的住房是一栋一层半小楼,厨房有燃气、自来水,客厅有电视、沙发,卧室有新买的床铺、衣柜。“以前,我家住的是泥土房,一阵风刮来,灰尘泥土纷纷掉落。”廖振毅在新住房里比划着说,以前每次遇到狂风暴雨,一家人晚上都无法睡个安稳觉,害怕整座房子被风雨吹倒。现在,一家老小不再担心晚上风雨刮倒房子了。

据新华社消息,都安瑶族自治县目前有20个安置新区,有的紧靠大路,交通便利;有的傍着河水,环境优美;有的临近县城,就业路广。已经搬出大山的人们,正在“瓦房变楼房”的新家园,过着美好新生活。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都安瑶族自治县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通过“贷牛(羊)还牛(羊)”全产业链扶贫模式、“扶贫车间”和东西部扶贫协作转移就业等措施,促进搬迁群众持续增收。

廖振毅所住的新区也建有“扶贫车间”,但他在新区开办一家小商店。“政府帮我办好各种证件执照,扶持我一台冰箱,出钱帮我购进第一批价值3000元左右的货物。”廖振毅说,在政府引导扶持下,他这个从没做过生意的大山人,开始做起了买卖。

时下,廖振毅正在商店里摆放各种货物,不时有乡亲们前来购买东西。“以前,我连怎么进货都不懂,现在能和外面各个商家讨价还价谈生意了。”

忙完商店里的事,48岁的廖振毅拍拍手,挨着87岁的母亲坐在新住房的家门口拉家常,幸福的笑脸在秋日的阳光里尽情绽放。“现在,我这个商店两个月的生意收入,就相当于搬迁前在老家种一年玉米的收获。”廖振毅说。

廖振毅说,住房从茅草房到泥土房,再到现在的钢筋混凝土楼房,交通从步行翻山越岭,到现在家门口车来车往,老母亲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亲身感受到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给大山贫困群众带来的实惠。每天,老人家一有空就坐在家门口,和一起搬到这里来的乡亲拉家常,畅谈新家园、新变化、新生活。

2019-10-29 广西都安易地扶贫搬迁户过上新生活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9994.htm 1 风雨天再不担心房子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