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 烨
改革开放“春潮涌动”,国有企业从扩大自主权试点开始,拉开改革序幕。“放权让利”“破三铁”“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国资监管体制”……一系列改革举措不断激发国有企业澎湃活力。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国有企业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
2015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此后一系列细化政策相继出台,国企改革发展形成了“1+N”政策体系。当前,国企改革发展正在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努力开拓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混合所有制概念。2016年后,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与此同时,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则需要市场经济下的经济型治理与之匹配,需要市场化配置资源,经济化经营目标,在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前提下完善公司的内外部治理机制,实现由政府计划管控下的行政型治理向以市场机制为主的经济型治理转型,国企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单一推进是不行的,需要配套改革、分类治理、共同推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与目的。
政策完善推动了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也开始启动,从四项改革试点到十项改革试点,从“双百行动”,再到国资国企区域性“综改试验”,形成梯次展开、纵深推进、全面落地的国企改革新局面。
站在新历史的起点上,国有企业被赋予了新的目标和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随着国企改革重大举措相继落地,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不断突破。国企改革红利逐渐释放,成效日趋明显。国有企业规模实力显著增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一批大企业不仅规模达到了世界级水平,而且在技术、管理、国际化水平等多方面正努力走向世界前列,具备了培育成为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条件。
最新数据显示,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连续14年增加,2019年首次超过美国,达到129家,其中中央企业达到48家。
2019年,航天科技、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中国三峡集团、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移动、中航集团、中国建筑、中国中车集团、中广核等10家企业被确定为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
新中国成立70年,国有企业从“白手起家”到迈向“世界一流”,不断砥砺前行,不断发展壮大,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新华社发表的评论指出,展望未来,改革,仍在路上;发展,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