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柳钦
普惠金融即金融包容性,指有效率、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众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金融扶贫脱贫应以普惠金融为切入点。
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目标一致
新时代背景下,实施普惠金融,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金融机构立足金融服务现状发展普惠金融的创新路径。
精准扶贫对传统扶贫进行了反思与改进,根据弱势群体的实际生产、生活水平进行精准判断,针对判断结果给出相对应的扶贫方式和方法。普惠金融通过服务对象瞄准机制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低成本可持续金融服务,在服务对象、发展方式以及可持续要求与精准扶贫的目标要求是一致的。
第一,服务对象的一致性。普惠金融是围绕提升小微企业、创业人员、老弱病残及城市低收入群体而开展的金融服务,积极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聚集,为贫困农户、边缘地区和弱势群体提供更多发展的机遇与可能,从而为贫困地区更好全面实现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精准转变。
第二,发展方式的一致性。与传统扶贫无偿性、政策性属性不同,普惠金融并非政策性扶贫,也非无偿性扶贫,而是以有偿的金融服务方式,通过市场化运作手段,使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获得利润。从这个角度来看,金融扶贫“造血”与财政扶贫“输血”形式存在较大的区别,充分体现了现代扶贫理念的转变,确保了金融扶贫的效用。
第三,创新要求的一致性。创新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要求。通过创新服务理念,鼓励金融机构提高认识、肩负起社会使命,确立对贫困地区、贫困户的金融帮扶,为精准扶贫工作添砖加瓦。
第四,持续性要求的一致性。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强化了扶贫效果。可持续性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内在要求。精准扶贫其所构建的扶贫模式的长效机制,与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发展特征相符。
促进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协调发展
以普惠金融驱动精准扶贫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精准管理,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第二,精准实策,建立农村扶贫金融组织体系;第三,精准发力,高标准选定金融支持项目;第四,精准滴灌,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第五,精准搭桥,实施智力式扶贫;第六,精准扶持,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四个结合”,即:实现微型金融、合作金融与其他金融扶贫模式的有效结合;实现金融到户扶贫、产业扶贫和基础性扶贫的有效结合;实现普惠金融扶贫与财政扶贫的有效结合;实现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创新扶贫的有效结合,促进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协调发展。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普惠金融发展全局,破解普惠金融发展难题,建立健全广覆盖、可持续、互助共享、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的普惠金融体系,将普惠金融真正服务于普通大众贯彻共享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
(作者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钦点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