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视窗

创造“五最”营商环境 推进汉阳高质量发展

武汉市汉阳区推出系列利企便民举措,努力创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企业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

联东U谷开工仪式

文鼎落地签约仪式

武汉市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周 钢 摄

□ 本报记者 丁书斌

□ 李伟民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大改革之举。湖北武汉市汉阳区坚持聚焦关键和瓶颈问题,始终以回应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诉求为先行,以“企业需要什么,窗口就办什么”作为服务标准,注重从体制创新上发力,改进工作方式,认真落实国家、省、市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念好“简、便、全”三字诀,在提升服务效能、提高服务便利化上下功夫,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对高效便捷政务服务的满意度。努力创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企业获得感最强的“五最”营商环境。

以“简”为要

全力推行“一次办好”改革

推行“主题式”审批,开创“点餐”服务。“好药铺”大药房老板周家文向记者介绍,他在武汉市经营28家药店,以前,每家分店的开店选址、注册办理营业执照、办理药品零售许可证、医疗器械零售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GSP认证证书、备案等,每申报一个证照,光资料就要复印一大堆,反复补充资料,至少需要两个多月甚至3个月才能办好,耽误时间和大量精力,经营门店都是租来的,每月至少2万元租金,开个分店前期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4万多元;实施营商环境改革政策后,在汉阳区开店非常方便,到政务中心选择行政审批局推荐的“点餐”式服务,办好营业执照、签订一份《承诺书》,基本上一个星期就完成了现场勘查、各项许可审批,从单证到三证合一、再到五证合一、再到四十七证合一,办事越来越快捷方便。“在这里,真正感到了时间就是金钱,开业即产生效益。”周家文说。

汉阳区行政审批局“以开药店”“开餐馆”“开诊所”“办幼儿园”等为场景,围绕办成“一件事”,订制3类共31个场景的主体套餐,为申请人编写简明版的服务手册,通过“有事请找我”专窗咨询,指导申请人选择适合的套餐。在办理中,窗口实行多个事项一次告知,同步履行审批手续,以促使缩短办证时间。同时,将“药品零售许可”“医疗器械经营零售许可”“食品经营许可”并联申请,通过一次踏勘,同步审批,一次出证,大大减少了审批时间和审批环节,为办事群众节省时间和资金。

推行区域性评估,实现“一个方案”满足整个园区。今年8月7日,汉阳经济开发区取得了“准予水行政许可决定书”,这意味着位于开发区的黄金口都市工业园区内的423家企业今后遇到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不用出园区就能完成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手续,真正实现了“审批不出园区”,汉阳区也是武汉市七个中心城区中,首次在开发区工业园区推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制度。

当天上午,味好美(武汉)食品有限公司的一位项目负责人,现场为公司的新建项目“调味品生产基地二期新建生产车间”填写《园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备案表》,并顺利取得备案许可。据了解,该公司也是园区内第一家享受到新评估政策的企业。目前,该园区内的另外3家企业今年计划开工新项目,届时也能享受到新政策的便利。区域性水土保持方案评估相较以往企业单独办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事项,为企业节省了审批时限,节约了企业成本,为园区入驻企业带来了极大便利,受到园区企业的点赞。

以“便”为要

让办事群众随到随办

推行“民呼我应”“企呼我应”服务,群众办事不再存在时间难调困难。9月13日10点,也是传统的中秋佳节,汉阳区政务服务中心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办事人美籍华人、QR专家陈东敏教授,区行政审批局和市场监管局的3名工作人员一大早就来到政务中心等候着,并全程一对一指导服务,为陈东敏迅速办理了外资公司开办登记。

据悉,陈东敏是2019年汉阳区招才引智工作引入的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专家,拟申报武汉黄鹤英才(产业领军人才)。

目前,陈东敏准备在汉阳开设一家外资网络技术公司,但是办理资料上需要其亲自到场签字,并进行身份认证。可陈东敏平时没有时间,只有中秋节这天才能抽出时间回国,于是,政务中心工作人员就和陈东敏约好中秋节当天加班为他办理。

办完所有手续,陈东敏着急赶飞机回美国,他对政务中心工作人员提供的服务表示非常满意;一直说:“太感谢你们了,汉阳区的营商环境真是好,有你们这样一心为民为企业服务的工作人员,我相信我的公司在汉阳一定会发展得很好!”

推进审批服务下沉,实现街道服务事项进一步扩容。为了进一步提升汉阳辖区街道政府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区行政审批局着力推动权力下放,对街道服务群众的事项进一步扩容。2018年将90个事项增加到111个,2019年又新增下放事项26个,服务事项达137项;高频事项由17个扩充到31个;全区通办事项达到64项;首次将个体工商登记、公共场所卫生许可、三有野生动物许可等三大项9小项审批事项下放到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汉阳区11个街道政务中心均已开展受理、审批业务。

如今,在汉阳区各街道政务服务中心都可以办理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申报初审、受理困难残疾人员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申办、申请重度、轻度精神病人服药补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参保及续保等31个高频率事项。

商户姚荣先向记者介绍,他于8月23日下午来到琴断口街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办理个体工商户新设立业务,从资料预审、名称核准,到现场出证,全程40分钟办结。

建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实现政务服务全天候。家住武汉摩尔城附近的上班族邱姣玉,体验了一把“1分钟”办事服务。用设在居民小区的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终端机办理了“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业务,根据屏幕提示刷二代身份证、刷脸验证、进入相应服务类目、打印证明材料,整个过程1分钟搞定。而在2017年之前,办理同样的一件事,她至少要请半天假才能到窗口搞定。

截至目前,汉阳区11个街道办均已完成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机的布放工作,琴台艺术中心和黄金口都市工业园已经调试到位,同时覆盖了钟家村、王家湾摩尔城两大人口密集度高商圈,让广大群众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在身边即可以体验房管、人社、医疗保障等部门共51种政务事项“一站式”服务。

以“全”为要

让大厅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设立企业开办专区,助力新设企业增长近两成。恒信汽车销售公司网络发展部副主任余秀月对记者说,她负责恒信旗下各新公司注册工作19年,深有感触,恒信汽车在全国有300多家分店,经营中都会涉及新公司注册或者将效益不佳的分店注销等事务,在汉阳区办事就比其他省市方便很多,汉阳区早在2014年就取消了一些前置的审批手续,简政放权做得比较好,企业注销流程也非常简便,走网上注销简易流程就能完成。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这些便利条件促使公司在汉阳区一口气开了很多4S店,在汉阳区龙阳大道两旁,一溜排过去的奔驰、奥迪、别克、凯迪拉克等4S店,都是恒信汽车旗下的。

政务中心协调税务部门开辟新办纳税人信息采集及发票出售窗口,并将社保登记申请合并到企业登记环节中,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内,其中,新设立企业登记的时间为1个工作日,公章刻制0.5个工作日,发票申领0.5个工作日,实现新开办企业银行开户与设立登记同步申请。截至7月31日,新设立企业共计3145户,同比去年增长19.58%。

设立联合审批窗口,一窗联办深受群众欢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立项用地规划、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多项内容,以前施工单位需要跑多个窗口办理,费事又耗时。

今年以来,区政务服务大厅建立了工程建设联合审批窗口,可“一门”办理立项用地规划、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按照“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请材料,前头负责,并联审批”的运行模式,每一个审批阶段,申请人只需要提交一套申报材料,不同审批阶段的审批部门通过信息平台共享申报材料。6月17日,政务大厅又新增“水电工程报装窗口”和“燃气电信工程报装窗口”,需要办理供电、供水、供气、电信相关业务的企业,都可以在政务中心一次办理。

提供“三免”服务,配套服务获得一致好评。在政务中心办理业务,需要提交相关证照材料的复印件,该中心为方便群众,为办事群众及企业提供证照类免费复印、打印服务;为新开办的企业提供免费刻制印章服务;为办理政务服务类证照的群众及企业提供免费的邮寄送达服务。

设立工业园区公共法律服务站,为辖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8月8日,汉阳区法治助企白皮书发布会暨黄金口工业园公共法律服务座谈会在开发区3楼会议室举行。湖北省首个工业园区公共法律服务站——黄金口工业园公共法律服务站正式投入使用。省司法厅党组书记、厅长谭先振,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聂德宗,汉阳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会议。

《汉阳区法治助企白皮书》主要介绍汉阳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实践以及11条法治助企措施;解读了《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目录》,黄金口工业园公共法律服务站能为辖区企业提供的七大类53项法律服务内容。谭先振说:“公共法律服务站进园区的创新举措,解决了工业园区公共法律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既服务园区企业主体和广大职工,又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在湖北带了个好头,填补了湖北省公共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的空白,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和推广。”

汉阳区发改局局长、党组书记李津介绍:“汉阳区对标对表优化营商环境23项指标,以全市绩效考核排名和作风巡查为引导,以吸引高质量招商项目和顶尖人才为重点,以项目落地和经济发展为中心,全要素全领域加快改革步伐,真正把优化营商环境成果转化为推进汉阳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行政审批局局长、党委书记高琴介绍:“从‘三办’到‘四办’,从筹建承诺制、审核合一到证照联办、多证联合踏勘、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制度,一系列创新制度的实施,带来了审批服务效能的再提升。今年,汉阳将启用近3万平方米的新政务中心,新环境、新起点,汉阳审批人将继续坚持以群众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改革为契机,以创新为引领,推动审批服务高质量发展,促使全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作为全国“双百”样本城区,汉阳区处处以身作则。在记者采访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三个不断加大”:

协调调度的力度不断加大。区长徐丽亲自主持召开专题调度会,梳理研究问题,实现了问题清单化、整改项目化。各分管副区长强化战线调度,密集召开工作推进会抓落实,区发改局、行政审批局、建设局、治庸办等牵头部门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各相关责任单位也主动担当、齐抓共管,真正形成了全区大抓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改革攻坚的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四办”改革方面,“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比例不断提升;“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提速见效”“审批服务下沉”“创新便企便民审批服务方式”等都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

营商留商的成效不断加大。据了解,在汉阳的企业,近年来获得感明显提升,各部门和单位更加重视工作成效的宣传推广,使上级、企业、群众的知晓率、点赞率大幅提高;上半年兑现各类奖励扶持资金2.5亿元,“减税降费”8亿元,全区新办企业2011户,同比增长16%,有效增强了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汉阳区委书记马泽江表示,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汉阳区紧盯先进城市、兄弟城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最新进展、最新举措,及时对标创标、调整目标举措,同时,不局限于上级下达的最低目标要求,强化“店小二”意识,切实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和亮点;特别是着眼“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做得优”,做好功能拓展和服务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区上下一心、共同发力,不断优化企业群众办事体验,真正把汉阳的“就近办”品牌树起来,使“四办”改革深入民心,以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争创“全国一流、全市最优”的目标。(本文配图除署名外均由汉阳开发区提供)

2019-10-16 武汉市汉阳区推出系列利企便民举措,努力创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企业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9485.htm 1 创造“五最”营商环境 推进汉阳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