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前沿

创新街道资金保障机制 助力宜居生活社区建设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获批全国第二批街道管理服务创新实验区

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工作推进会现场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运用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手段,纵深推进“大联动·微治理”体系建设,抓好社区网格员社会化专业化专职化和“巡办分离”综合改革,建设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典范城区……

今年以来,成华区将“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建设作为全面深化社会治理的又一次重大契机,紧扣“街道社区资金保障机制创新”这一实验主题,制定建设工作方案,成立“实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街道职能转变改革、街道财政体制改革、街道公共服务提升三个工作组,建立定期工作会议制度、现场竞进拉练制度、工作进度通报制度、跟踪考评问效制度,形成任务明晰化、运作效能化、管理规范化的工作机制,全力推动“实验区”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公共服务管理面临巨大新需求缺口

成华区位于成都中心城区东北部,由国务院于1990年批准设立,全区工地面积108.6平方公里,辖14个街道办事处、112个社区,实有人口128.9万。

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基地+大农村”,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深化,不少“单位人”下岗分流集中在企业生活区成为“社会人”,大量农村务工人员迁徙到城市社区成为“流动人”,原有“熟人社会”变为“生人社会”,过去供需基本平衡的公共服务管理面临巨大新需求缺口,给传统社会管理方式带来严峻挑战。

面对挑战,成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部署,遵循超大城市治理新规律,把握科技革命新趋势,顺应城市转型新要求,回应企业群众宜居宜业新期盼,积极争当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排头兵。

2018年,成华区连续两年获评成都目标绩效考评先进,先后夺得10项国家部委荣誉和50余项省市先进;今年上半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在五城区实现“9个第一、5个第二”,成华发展全面迈入转型跨越的“上升通道”。

构建街道社区资源统筹协调机制

以区域协同大党建链接共建主体。围绕“打破壁垒、建强堡垒”,在全区14个街道和112个社区均成立区域党委,吸纳260余名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非公企业出资人等作为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形成“街道党工委(挂区域党委牌子)+社区党组织+辖区单位党组织”区域化大党建组织体系;坚持党建带社建,积极用区域化党组织体系整合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构建形成“区自治组织服务促进会+街道自治联合会+社区居委会+院落社团”基层治理体系,以及“区级市民中心+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院落连心驿站”四级便民服务阵地。为努力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组织效能最大化,成华区全区所有街道和社区全面开放活动阵地,72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完成亲民化改造,300余个单位无偿将自身党建场地向社区和群众开放,450个单位与街道社区签订共建协议,认领共建项目680个。

以街道职能大转变承接共建资源。聚焦为街道松绑减负,剥离街道招商引资职能,相关职能部门下沉街道的事项必须经区委政府研究批准,同时严格按照“人随事走、费随事转”原则匹配相应保障;聚焦为街道赋能增效,赋予街道对职能部门派驻机构负责人的考核权和任免建议权等“五项权力”,强化街道统筹社区发展等“五大职能”,着力构建“权责对等”的街道社区财政保障综合统筹机制和便捷高效的资金拨付机制,1000万元以内城市建设管理项目由街道自主实施,区财政审批机动经费和预留资金平均时限由25天缩短为5天,让街道既有精力更有权力财力为企业和居民做好优质服务管理。

以社区治理大联动拓展共建渠道。创新构建“大联动·微治理”体系,统筹推进社区网格员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专职化和“巡办分离”综合改革,着力建强基层实时高效发现问题的“末梢神经”;同时,在线上打造智慧治理中心和安全防控、政企互动、政民互动三大平台,开通区长信箱、局长信箱以及96966热线,今年以来平均每日受理诉求600余件,解决率95%、其中99%的事项在街道社区就能解决。

创新街道社区资金多元投入机制

激活企业投资叠加放大效应。政企共同投入、协同推进企业生活区“三供一业”改造、老旧院落整治、环境配套提升等工作,西油公司投入5000余万元对石油苑和锦华苑老旧院落进行综合整治,成发公司投入1.42亿元实施生活区提档升级,探索出政企良性互动、复合共治新路子。中车集团投入2.07亿元与区政府共同推进八里二仙片区5.5平方公里城市有机更新,建成开放“机车公园”“四季花园”等特色街区,完成机车大院改旧塑新,成功打造艺展中心等网红打卡地。

强化政府资金基本保障功能。完善街道经费保障和财政投入增长机制,2018年街道总财力达11亿元,同比增长23.1%,占全区财力的比重由14.0%提高到17.2%。按照“费随事转”原则,向街道拨付各类专项经费3.27亿元,为每个社区每年匹配20万元公服资金,新设立2亿元社区发展治理专项保障资金,今年以来专项保障资金使用率达80.1%、同比提高30个百分点。

发挥社区基金专项支持作用。成立“成华区社区发展基金会”,先后成立29支社区专项基金,正在抓紧筹建10余支社区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各自社区做好社区治理、扶贫济困、环境提升等相关领域工作。借助慈善会公益平台和99公益日慈善募捐等活动,推出“社区领路人培养计划”等一批社区治理新项目,努力以项目为纽带链接社会资源、吸引公益资金投入,辖区内社区治理资金募集渠道不断拓宽,公益资金投放更加精准有效。

完善街道社区资金使用管理机制

完善以基层需求为导向的资金投放制度。成功引进培育26家“功能型”社会企业和138个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休闲、医疗健康、养老、教育、体育等领域专业服务。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抓好社区服务设施运营,在下涧槽、和美等社区创新构建“政府建综合体+社会组织助运维”“1个枢纽型社会企业领办+多个专业机构参与”“公益+低偿”等社区服务载体运营全链条商业化逻辑,让服务主体能自我造血维系运营、政府对社区载体运维扶持能够适时退出。

建立以优胜劣汰为核心的以奖代补制度。全覆盖组建1500余名各界人士参与的“三级社区规划师”队伍体系,全面开展社区发展项目规划设计,每年组织一次区级项目评审,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获奖项目分别给予10万元~30万元规划设计奖励,并优先匹配项目建设资金。去年以来,成华区启动实施社区规划师优秀设计项目161个、已完成投用项目99个,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探索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绩效评估制度。制定《街道社区资金使用监督和绩效评估办法》,创新社区建设项目民本化绩效评估机制,严格由居民代表和利益方群众组成“第三方机构”对项目打分,邀请专业机构或职能部门进行验收,对测评满意度低于80%的项目敦促责任主体立即整改,确保街道社区资金使用透明高效。

在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成华区下一步将以“三聚焦”深入推进“实验区”建设,即,聚焦可持续发展,将街道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与深化街道职能转变改革统筹谋划,促进街道资源整合力、服务供给力、产业支撑力“三力提升”;聚焦现代化治理,创新产业功能区管委会与街道“委街融合”运行机制,实现做强街道实力与做优服务管理互促共进;聚焦多元化投入,充分发挥成华社区发展治理基金、成华区慈善会平台作用,培育壮大社区基金,两年内实现全区112个社区专项基金全覆盖,形成全区“1+N”基金体系,更加有效地链接社会资源参与社区治理,为成华社区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文图由成都市成华区民政局提供)

2019-10-14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获批全国第二批街道管理服务创新实验区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9377.htm 1 创新街道资金保障机制 助力宜居生活社区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