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借鉴

赤心不改 见证祖国复兴之路

——一位新中国成长经历者、实践者、见证者和受益者眼里的70年变化

□ 柴学友

1991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69周年国庆前4天分裂成了15个国家,完美地论证了西方视为预言的罗素69年定律。而被西方视为洪水猛兽的新中国在10月迎来成立70周年华诞。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力前行,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彻底粉碎了西方笃信的“罗素预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阔步走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我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五年,是一名新中国成长的经历者、实践者、见证者和受益者,见证了70年国家的变化。

我生长在安徽宿松的一个乡镇里,幼年时既没有早教班也没有幼儿园。上的小学,是乡里的几间旧房子。那个年代,缺吃少穿,物质匮乏,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什么都要凭票供应,就连买块豆腐也要凭票供应。最怕遇到的就是生病或者身体不舒服,因为医疗卫生条件十分落后,只有县城里才有医院,而且交通极其不方便,都是泥土和石子铺的路,坑坑洼洼,车辆特别稀少,到县城看病往往要步行几十公里路。记得我10岁的那年,因受凉连续咳嗽几天,母亲十分着急,正巧遇到一位常来乡里运货的货车司机,为了让我能搭上他的货车去县城医院检查,母亲忙前忙后做了一桌菜,专门把这位货车司机请到家里吃午饭,就这样,这位货车司机让我和父亲上了车,没有座位,只能站在车后拖厢上,一路颠簸,货车开到距离县城还有20多公里的郊外一个路口时,突然改变路线,司机可能要去别处,于是让我和父亲下车,便扬长而去。荒郊野外,我和父亲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好徒步在布满灰尘和石子的泥路上行走了几个小时才到达医院。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经济逐步好转腾飞,城市、乡镇的交通突飞猛进,从高速公路到“村村通”工程,从公共交通到私家车走进了千家万户。如今,出门我们可以选择开车、坐客车、坐高铁等各种方式,长途出行变得既方便又快捷。当我看到家乡逐步耸立起的高楼大厦;当我开车行驶在笔直宽广的乡镇公路;当我看到乡亲们富足幸福的微笑;当我散步时看见灯火通明的广场上热情四溢的广场舞。我深刻地感觉到了祖国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在经济上的发展、科技上的进步、国防力量上的强大,它更反映在人民的幸福生活、工作和生活上的便利以及人民心中的自信和骄傲。这种变化是看得见的、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人们乐于接受这种变化,也实实在在享受了这种变化带来的成果。

思及当年,我从警校学生处主任的岗位调入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当时省检察院连办公楼都没有,就在原省人大东南角几间房和省公安厅对面几间办公室办公,条件十分简陋,比起警校差得多。21世纪的今天,省检察院不仅拥有一幢集健身、阅览、娱乐、现代化办公为一体的业务大楼,而且办公办案已经实现自动化,走上科技强检之路。通过对电子证据司法鉴定中心,身心监护室等高科技装备的有效应用,实现了执法办案从传统型向智慧型的转变。特别是多项核心业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30多次在全国检察机关相关会议上发出“安徽声音”,“群众最满意的基层检察院”“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全省信访目标考核优秀单位”“全省综治工作优秀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等亮丽名片次第呈现。

70年波澜壮阔,70年春华秋实。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易,维持更加不易。我们的祖国曾遇到过无数的艰难困苦;也曾经历过无数的血雨腥风;更曾在近代遭受到无数的危机和屈辱。遥想当年,秦皇汉武,雄杰于世,开创的王朝如何强盛;唐宋文化,硕硕隆盛,影响东亚文明至今;未料到清末却落后于世界民族之林!“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从此中国沦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纵全国宽广土地,已成帝国主义口中之肉;叹四亿黎民苍生,造作各国列强脚下奴婢。列强四面环饲,危机四伏,朝不保夕,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回顾世界,有多少曾经伟大的民族就此消亡,有多少曾经强盛的国度就此灭绝,有多少曾经辉煌的文明就此没落,有多少同胞的命运还在铁蹄下挣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历尽苦难,重获新生!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升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宣告涅槃的凤凰,终于在烈火中重生!

因此,当我们看到新中国成立70年所拥有的成绩,怎能不让我们发自内心的骄傲和自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需要干好自己的事,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甘于奉献,忠于职守,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如今,我虽已退休,但仍然在安检的岗位上奉献。我坚信祖国的命运即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祖国发展富强需要我们每个人奉献和努力。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干部,要多为国分忧,为党分忧。时代的列车滚滚向前,我们要教育和影响下一代人继续革命的征程,以焦裕禄、孔繁森、沈浩等先进英雄人物为榜样,在平凡的工作中传递正能量,为伟大祖国的复兴添砖加瓦,让检察事业蓬勃发展迈向新的征程!

(作者系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原党组成员、巡视员)

2019-10-09 柴学友 ——一位新中国成长经历者、实践者、见证者和受益者眼里的70年变化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9208.htm 1 赤心不改 见证祖国复兴之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