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视角

改革赋动能 创新向未来

玉溪高新区着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家级创新型特色园区

玉溪高新区

玉溪高新区2019年度工作会

玉溪高新区产业孵化中心

玉溪双创活动周开幕式暨玉溪高新区双创中心启迪众创园开园仪式现场

玉溪高新区“相约春天共筑梦想”2018年企业家上海座谈会现场

□ 邵 灵

这里是“国家级绿色园区”。

这里是“全国劳动关系和谐园区”。

这里是“国家火炬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

这里是“全国打造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

这里是“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省服务外包示范园区”。

这里正在创建“国家级创新型特色园区”。

这里还是距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最近的国家级高新区。

这就是玉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玉溪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1998年成为省级高新区,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高新区。近年来,玉溪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滇中城市经济圈、“昆玉—玉元”经济带建设的机遇,致力创新驱动,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以建设“西南开放特色新经济增长极,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创新型特色园区”为战略定位,纵深推进园区实体化改革,集中优势资源着力打造以生物医药、互联网及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为特色引领、以卷烟及配套为主体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重要保障的“311”特色产业体系,汇聚了红塔集团、华为、联通、沃森生物、达利集团、联塑、恩捷新材料、维和制药、猫哆哩等为代表的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和良好的运行质量。

2018年,玉溪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8.74亿元,同比增9.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44.54亿元,同比增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1.97亿元,同比增3.0%。不含玉溪卷烟厂和研和园区,玉溪高新区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非烟GDP)103.6亿元,同比增26.3%;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49.3亿元、同比增30.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2亿元,同比增28.1%;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1亿美元,同比增149.1%;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6亿元,同比增38.7%。

目前,玉溪高新区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排名位居第65位,比2012年的第87位上升了22位,争先进位成效显著。

力促转型 打造新兴增长极

为突出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玉溪高新区着力打造生物医药、健康食品、数字经济、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要支撑的特色新兴产业,使之尽快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鼓励技改升级,加速存量变革。强化引导卷烟及配套企业以优势产品为龙头,提升配套产品竞争力。加快非烟产品研发及生产步伐,认真梳理现有企业的技改项目,鼓励和支持企业对现有技术和产能进行升级,推动配套企业向非烟领域拓展,形成新的产能。

加强经济运行的分析研判,精准服务企业。坚持抓大不放小,不搞“一刀切”。坚持扶优扶强,聚焦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集中人、财、物等各种要素,支持和服务好重点企业发展。

紧扣打好“三张牌”的部署,强化精准招商。一是招商引资力度加大,跨越发展后劲十足。2016年~2018年,采取聘请41名招商代理人、产业发展顾问及专家,党政领导带队外出招商等方式,共组织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精准招商、考察洽谈活动319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95项,一大批有技术含量、附加值高、低能耗的企业入驻高新区,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415.1亿元,到位内资249.4亿元,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1039.9亿元、税收51.5亿元。现已竣工投产(运营)40项,在建34项,开工率达77.8%,玉溪高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二是致力培育新能源电池产业。贯彻落实省、市打好“绿色能源牌”的部署,狠抓节能降耗,走绿色发展之路,积极引进新能源电池产业项目。在龙泉片区已有6个新能源电池生产及配套项目在建,新的产业链和新的产业集聚初成雏形。管委会与四川大学新能源材料系合作编制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云南新能源电池产业园正在努力打造中。

精准推进项目建设,助推增量崛起。坚持项目推进责任到部门、责任到人,持续做好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投产“三抓”工作,确保投资促进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加大协调力度,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兑付在库重点项目的奖补资金,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释放招商项目产能。2018年,玉溪高新区非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园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3%,提高2.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崭露头角。

一是先进装备制造业成为非烟工业第一大支柱产业。腾达机械、中汇电力、联塑科技等18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129%,占非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7.6%。

二是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提速发展。沃森生物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同时具备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13价肺炎疫苗生产能力的企业,达利食品为省绿色食品“10强企业”首位,猫哆哩获省绿色食品“20佳创新企业”,贡润祥成为中国第一个茶膏产品标准制定者,滇雪粮油入选国家级龙头企业。

三是互联网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华为、联通数据中心、360等企业相继落户,华唐、友脉、亿赞普等一批服务外包和跨境电商企业纷纷入驻。签约入驻智能终端制造及配套产业项目23项,总投资225亿元,信德科技、泰阳时代、蓝光旭等4个智能终端及配套企业项目陆续投产,在建项目17项,预计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745亿元。玉溪政务云数据中心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T3设计、建设”双认证的数据中心。

致力创新 建设科创新高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大力提升园区科技创新水平,高新区加速推进科技企业孵化、众创空间、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等政策、平台和能力建设,力求在创新上不断突破,在创业上大力扶持,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创新引领亮点纷呈。

强政策,致力政策应用与供给。整合优化8项政策,研究出台《玉溪高新区管委会关于加快园区企业发展的意见(试行)》。帮扶企业扩产促销,通过兑现企业生产贡献奖励、贷款贴息、贷款置换,同时积极帮助企业努力争取中央、省、市下达的项目资金补助,有效化解企业融资难题,走出资金转贷困境,为园区建设和项目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供给和资金支持。

建平台,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云科玉溪高新众创空间获“国家级众创空间”,云科玉溪双创中心启迪众创空间被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功能逐渐完备,“猪八戒”网助推孵化平台多元化建设。云南贡润祥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孙汉董院士工作站”成立,新天力装备制造公司与中科院合作的闻邦椿院士工作站在建。

寻合作,致力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抓住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科技入滇”的重大历史机遇,发挥与同济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江苏省技术转移联盟建立的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作用,构建政产学研体系。启动与云南省科学技术院共建“云南省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重大专项组织申报。到目前为止,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1户,国家、省、市级技术中心32个,国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1户,各级工程技术中心1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人。

深化改革 激活内生新动力

玉溪高新区把推进实体化改革作为激发内生动力、助推创新发展的关键,深化实体化改革。

实体化改革配套办法再完善。对2016年1月起执行的玉溪高新区人事管理暂行办法、绩效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编外聘用人员管理暂行办法进行再修改、再完善,健全完善人事管理、绩效考核、收入分配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根据省编办批复精神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对玉溪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等进行全面优化,更加精简高效。

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再优化。以问题为导向,以激发内部活力为目标,对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实施优化。将岗位人员工作任务轻重繁简、目标任务完成数量质量与岗位绩效考核得分、岗位系数、绩效工资待遇等直接挂钩,让实干者得实惠、无为者受惩戒,坚决杜绝“吃大锅饭”,进一步激发了高新区干部职工的内部活力。

园区发展力量再整合。撤销龙泉园区管委会,组建龙源开发建设公司,积极整合玉溪高新区龙源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和江川工业园区力量,由龙源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签订江川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书,干部职工纳入龙源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绩效考核,由公司提出考核管理办法,经党工委、管委会和江川区委、区政府同意,报市政府审批实施。

管理体制机制再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行使市政府授予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简化41项行政审批及管理服务程序。积极开展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不断提升服务能力。落实行政审批事项“一个窗口对外”,提高行政审批质量和效率。制定玉溪高新区管委会“双随机一公开”实施细则,梳理管委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并对外公布。配合做好纪检体制改革,不断增强监督活力。

公司改革再深化。支持国有控股的融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化改革,2018年12月,公司荣获“2018年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创新年鉴创新型数据中心企业”奖项。

做优环境 提升要素承载力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玉溪高新区着力践行“政策一宽再宽、利益一让再让、服务一改再改、环境一造再造”的承诺,构建“亲商、扶商、富商”的营商环境,以最大的诚意,为创业者、投资者倾力营造高效的政务生态;竭力提供全方位的对接通道和贴心的服务保障。

坚持规划引领。高新区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导向,规划先行,注重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效能管理,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科技入滇”平台,围绕南片区打造健康特色综合服务区、九龙片区打造新型特色大数据产业区、龙泉片区打造绿色能源特色制造区、研和工业园区打造开放特色高端制造区的定位,发展园区特色优势产业。

强化要素保障。坚持重点项目推进责任到部门、责任到人,坚持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投产。九龙大数据产业园25万平方米、龙泉片区27万平方米、研和工业园区9.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进展顺利。直属公司创新方式,加强融资,努力解决融资难题。成立玉溪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服务中心,建立园区智能终端产业出口退税资金池并注入资金,为智能制造企业办理出口退税实行资金垫付,缩短了智能终端制造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周期,有力提振了企业创新发展的信心。

抓实托管 “飞地经济”强后劲

按照玉溪市委、市政府要求,玉溪高新区做好托管研和工业园区工作,大力推动“飞地经济”腾飞,不断提升园区发展后劲和竞争实力。

2018年7月27日,市委、市政府印发《玉溪高新区托管研和工业园区的实施方案》,10月11日移交协议正式签订,托管工作有序推进。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玉溪高新区统筹抓好研和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管理、企业专项申报等工作,并帮助协调解决园区企业融资问题。托管以来,研和工业园区产业定位更加明晰,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加速发展,太标钢铁产能置换升级改造项目加快推进。2018年,研和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11.2亿元,同比增16.4%;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9.7亿元,同比增18%;新开工工业5000万元以上项目8个;标准厂房竣工面积逾9万平方米,同比增80.5%。

目前,玉溪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一园三片区加研和工业园区的发展空间格局,国务院批复规划开发面积为13.12平方公里,其中:南片区6.08平方公里、九龙片区7.04平方公里。托管江川龙泉片区60平方公里,研和工业园区42.37平方公里。

风起创新城,潮涌高新区。进入新时代,玉溪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姚翔充满信心地表示,玉溪高新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贯彻高质量跨越发展新理念,借鉴省内外园区先进经验,以发展面向两亚开放特色新经济为主线,以开放合作、创新创业为驱动,全力把玉溪高新区打造成西南开放特色新经济增长极,着力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本文配图由玉溪高新区提供)

2019-09-20 玉溪高新区着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家级创新型特色园区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8766.htm 1 改革赋动能 创新向未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