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彦生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促进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全面提高家政行业培训和服务供给质量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意见》为家政行业进行了顶层设计,是家政服务领域的一场供给侧改革,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家政服务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直面“小、散、乱”特点
目前,家政行业从业门槛低,大多数服务机构规模小,资金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大部分家政服务机构负责人往往缺乏长期品牌发展的战略意识,诚信等问题成为品牌效应形成的桎梏;行业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法律空白多。如大多家政服务者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雇佣关系不稳定,更无劳动保障、社会保险可言;家政服务者劳动时间弹性大,工资制定缺乏统一标准,家政服务无科学合理衡量标准;大部分从业人员没有受过正规家政服务培训,职业素质、服务意识以及管理水平较低。
调查显示,在现有家政从业人员中,85%年龄在45岁以上,87%学历在初中水平或以下。其从业原因主要是:受文化水平限制,难以找到其他工作或下岗后暂时从业。这使得家政市场上大多数从业者只有能力提供做饭带孩子、清洁卫生、搬运等传统的劳动型家政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城镇居民对家政服务更多层次的需求。
企业定义有政策上突破
为了解决上述行业痛点,《意见》指出,大力支持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让服务岗位职业化。紧跟行业发展的趋势,改变目前行业内企业小、散、弱的特点,着力于扶植家政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
《意见》提出,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这对家政企业员工的定义做了政策上的突破。未来,只要企业与从业者签订规范的劳动服务协议,家政企业即被认定为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就可以享受到员工制企业的各项支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同时,考虑到家政行业的现实特点,家政从业人员可以自愿选择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或城乡居民保险,而缴纳了社保但选择灵活就业的人员依然被认定为员工制家政企业的员工,这就让家政企业在发展员工制的实践中有巨大灵活性。
此外,《意见》明确提出,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求原则上每个省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和若干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并着力培育100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支持家政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在培训方面,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编制家政服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职业培训教材,加大家政服务人员岗前培训和“回炉”培训工作力度,将家政服务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范畴。在资金保障方面上,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结余等对家政培训的支持。通过培训提升服务水准,从源头上提高服务质量。
另外,《意见》针对家政行业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法律空白多,服务人员、企业诚信问题,《意见》提出,加大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力度,对信用好的企业降低监管频次,对失信企业进行联合惩戒。开展家政服务质量第三方认证,对家政企业开展考核评价并进行动态监管。在对从业人员的监管方面,《意见》要求通过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推广使用示范合同文本、引入家政服务业人员持证上岗等方式,从业人员信息接入诚信体系平台,通过对行业和从业人员的监管措施,推动家政行业规范化发展。
切实减轻负担培养龙头企业
《意见》针对家政企业负担重,融资难的问题,配套给出了解决方案,这些举措有利于促进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意见》强调,完善增值税减免和计抵政策,在财税方面进一步支持家政服务行业,特别是员工制家政企业的发展;对于信用状况良好的家政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并开展“信易贷”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现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券。并鼓励地方运用投资和基金等组合工具,支持行业连锁发展和兼并重组。
《意见》还提出,培育家政服务品牌和龙头企业,在“领跑者行动”中,注重行业龙头企业带头作用,统筹各方资源,大力支撑家政行业龙头企业发展。充分调动有关部门、家政企业、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培育一批具有区域引领和示范效应的龙头企业并注重家政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和行业标准制定作用,出台一批可持续、可复制的行业经验,结合市场实际,提升家政服务规范化水平,促进家政服务业质量进一步提高,多方参与、协同推进,基本实现家政行业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规范化发展。(作者系管家帮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