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祥岭 邱冰清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各地全面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全科医生能够培养好、留得住、下得去。全科医生骨干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全面提升了基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全科医生基层健康“守门人”的角色愈发凸显。
“平时在家也可以用卫生院发的仪器自己测量血糖、血压,数据能实时传到卫生院,要是医生发现数据不太对,立马就通知我到卫生院检查。”
在江苏镇江丹徒区世业镇卫生院配备了智能化自助设备的健康小屋里,75岁的魏定瑜一边量着血压,一边说。
如今,世业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会定期去镇上5个行政村给慢性病病人测量血压、血糖,做健康知识科普,居民们可以更加便利地享受到相关基本医疗服务。
“卫生院全科医生就是村民们的‘健康指导员’,他们要分析慢性病管理对象的体检报告,制定干预方案,还要落实每位管理对象的治疗,同时进行相应的科普健康讲座。”世业镇卫生院院长胡小忠说。
和魏定瑜一样,山东威海环翠区鲸园社区的居民也享受到了这些“健康指导员”的服务。去年6月,74岁的于文君老人身体不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及时上门,紧急采取服药、打针、吸氧、打急救电话等一系列措施,让老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急救成功。
“我们以前主要是治病,现在则要花更多精力关注患者本身。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提升了诊疗效果,密切了医患关系。”3年前从内科医生转岗为全科医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海玲说。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教育部门,通过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定向免费培养等多种途径,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同时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加强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全科医生培养质量。
医疗资源的上下联动,不仅能快速提高全科医生的诊疗水平,也让基层群众不出远门就能享受高水平的服务。
去年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要求加快培养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实现到203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要拥有5名合格全科医生的目标。
但培养全科医生并非易事,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往往会面临薪酬待遇低、发展晋升难、工作环境差等不利因素,导致全科医生岗位缺乏吸引力。
当前,全国多地开展了全科医生职称评聘改革,取消英语、论文等限制,提高全科医生高级职称比例,打通全科职业发展通道,让全科医生可以把全部精力用在常见病、多发病和公共卫生服务等“主业”上。
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已达30.9万人,较上一年度增长了5.6万人,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达到2.2人,提前实现2020年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2人~3人的阶段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