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军波
编前语 广东东莞是一个“有故事,也有酒”的新兴城市。从改革开放引进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东莞太平手袋厂到新时代“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大潮,每一名在东莞的改革开放建设者,每一天都在努力着。他们是改革开放的执行者,是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者;他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者,有真实的故事,讲述和记录着“英雄”的点滴与足迹;他们见证着春天的大潮涌动,唱着春天的故事,走进新的春天。此正为编著《见证春天——东莞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人》价值之所在。
从2017年底确定选题,2018年2月组织写作班子采访,到2019年3月交齐稿件,7月出版,历时一年八个月,终于完成《见证春天——东莞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人》的繁杂工程。此为东莞市文联改革开放40年系列文学创作工程扶持项目。今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正好以此书献礼。
选题源起经过
去年是改革开放40年。1978年,我14岁,改革开放风乍起,久闭国门始洞开,春风满面,万物复苏。我们的祖国百废待兴却欣欣向荣,那时的人们斗志昂扬,面向未来,充满阳光,饱含热情,拥抱一切,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那是一个觉醒开悟的年代,一个朝气蓬勃的年代,一个五彩斑斓的年代,一个春风拂面的年代。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国力强盛,人民富裕,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见证了春天的发展历程。作为媒体人,我们有一种冲动,有一份责任,记录历史,定格精彩,讴歌理想,赞美英雄!
时势造英雄,风云激荡的大时代自然英雄辈出,改革开放的历史即是一个个传奇诞生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为改革开放40年涌现的风云人物画像亦为一代人树立丰碑,让后继者从中吸取前进的力量。我们的想法得到东莞市文联及主席周汉标的强力支持,并纳入其改革开放40年系列文学创作工程的项目,备受鼓舞,颇为感恩。
后来我为书撰序,题为《力量在风中激荡》,改革开放即为风,乘风破浪的各行各业的弄潮儿即为力量,以此语总结本书的内容与价值十分贴切。
确定入书原则
改革开放40年亦为东莞升格为地级市30年,其间崭露头角的各行各业精英数不胜数,他们的贡献与作用“各自各精彩”,难以类比,难分伯仲。因此,对40人的选择颇费思量,我们确定以导向性、新闻性、草根性、丰富性为入书原则。导向性即强调人物的正能量,有功绩却有污点的人不选;新闻性体现特异性,有故事性与代表性的为首选;草根性则强调平民英雄,重点关注那些白手起家、靠一技之长与聪明才智上位的成功者;丰富性即兼顾各行各业,老中青三结合。
当然,或许人微言轻,或者缺乏权威,还有低调的东莞文化作祟,令我们与一些想采访的对象擦肩而过、失之交臂,有的婉言谢绝,有的直接拒绝,有的开始答应、稿子写成又反悔等,不一而足,自然造成本书的权威性打了折扣。我动用了自己所有资源,上蹿下跳,多方求助,其中之苦,难以形容。好在平时人缘不错,得到许多朋友的热心相助,“东方不亮西方亮”“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终于完成人物的确定与采写。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很多地方都想做“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人”的选题,却止步不前,皆因解决不了“选谁”的问题,选谁都可能引发争议,与其莫衷一是,不如放弃。
重在人物筛选
其实,改革开放40年的东莞,涌现的优秀代表人物太多了,符合标准的人、值得抒写的人成百上千,选择余地太大了。现在入书的每个人都有一个见证春天的精彩故事,他们有劳动模范、东莞好人,有公益达人、拥军妈妈,有提案大咖、专利名人,有非遗传人、传统工匠,有书画名人、艺术大家,有官员作家、下海官员,有体育明星、文化名人,有优秀港商、杰出台商,有优秀校长、一代名医,有基层村支书,亦有良心企业家,更有行业领军者、带头人,有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更有来莞圆梦的外来务工者……可谓包罗万象、异彩纷呈。
我们对入选人物要求尽量体现丰富性,真正体现“东莞即中国改革开放的精彩缩影”。所以,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既有在世的又有刚过世的名人,既有本地人也有外来人,兼顾各行各业与各类群体。比如,一开始缺少香港商人代表,后来调整增加;东莞市中医院名誉院长、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中医药专家”何炎燊,88岁高龄,身体不佳,无法接受采访,鉴于其代表性,我们根据后人提供的资料成文;改革开放后的东莞最靓丽的体育品牌即篮球,陈林功不可没,虽然林叔已经驾鹤西去,我们依然怀着崇敬的心情将其选入;广东省政协委员、东莞都市休闲农业代表人物周世明本为首选人物,后来觉得应该有一个传承家族产业的优秀“富二代”的代表,因为东莞一批企业家均为五六十年代生人,他们都面临着后代接班的问题,于是与周大姐商定选其女儿张文心入书,女承母业,开拓进取,堪称典范,颇具代表性等。
从人的成长与发展角度,观察城市气质与形象十分有价值。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厚德务实的东莞、低调做人的东莞、锐意创新的东莞、梦想开花的东莞、传承希望的东莞……
总结本书顺利诞生的关键,核心竞争力在于人物的筛选,人物的分量决定书的质量,人物的权威性决定书的价值,人物的故事精彩度决定书的受众面。人物要体现代表性与重要性,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与领军人物为首选。
人物选择还要体现宽泛性与多元性。正所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职业不分贵贱,英雄不问出处,能在自己的行业出类拔萃,即为真的英雄。满天繁星闪烁演绎夜空的美丽,百花齐放,众生喧哗,铸就了世界的丰富多彩与五颜六色!
走出写作困境
为活着的人作传其实不容易,追求完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希望将最美好的东西向外展示,每个人都有不想曝光或希望掩饰的秘密,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说的话和不想说的话,毎个人都有可能言不由衷、词不达意……这些自然会给写作者带来“紧箍咒”与“篱笆墙”,限制其自由发挥的空间,使他们带着镣铐跳舞。我们只能写能说的真话,即便有些真实发生、客观存在的事情,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表达。而撰写的文章如果只是简单地歌功颂德,华而不实,缺乏生动性与思想性,亦无法让读者喜爱而丧失可读性,也会被人诟病。
要让被访者与读者都喜闻乐见,任务并不轻松。这就需要采写者拥有良好的专业功底,并与被访者达成密切的沟通互动。采访前要对相关资料认真阅读消化,抓住重点,确定采访提纲,然后与被访者进行深入交流,写出来的专访才有质量。之后要传给被访对象审稿、修改,直至对方满意才叫大功告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文章绝非自嗨之作,除了自我满意,更重要的是让受访者满意,其次还要让读者喜欢,“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大部分入书者与我相熟,有这么一批充满正能量的人为友,实在幸运!其中有10个故事由我亲自操刀撰写,占据了书稿的1/4。我采写的对象极少萍水相逢,大多彼此熟络,有的常来常往,下笔有情,轻松愉快。感谢与我共同完成此书的创作者们,包括曾经在东莞日报社的老同事彭争武、黄佳欢、沈汉炎、石长青、王晨征,还有才华横溢的作家朋友胡磊、赵江、何超群、刘芬等。赵江老师撰写了11篇文章,最多产,很辛苦。她做事认真,随叫随到,且作业交得快、质量好,解决了我们许多燃眉之急,尤其是有的采访对象靠她说服,真的心存感激!我们共同完成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通过某个地域一群人的画像纪念某个有意义的时段,我们姑且称之为人物纪念专辑,近几年正成为出书的热门选题。如改革开放40年40人、纪念新中国成立70年70人、纪念建党90周年90人等。《见证春天——东莞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人》的出版,为这类书籍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资深影评人,曾担任《南方周末》编委、《南方都市报》副主编、《京华时报》副总经理、《重庆商报》副总裁、《上海证券报》副总编、《三湘都市报》副主编、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副社长兼《东莞时报》总编,现任腾讯大粤网东莞总编辑、腾讯企鹅新媒体学院东莞分院院长、《创新会客厅》总策划,著有《发行中国》《东莞需要温暖》《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观察》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