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 玲
今年5月,央广网报道一则消息“男子高铁逃票400余次已纳入铁路征信系统”。在北京工作的张某因长期乘坐京津城际列车往返于天津和北京间,为了贪图小利,自2018年5月份以来,他通过买短乘长、退成人票冒用儿童票的方式,恶意逃票400余次。目前张某因涉嫌诈骗铁路票款被天津铁路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同时被纳入铁路征信系统并限乘火车180天。
紧接着,“逃火车票纳入征信”引起了网友的广泛热议。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日常生活行为被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哪些行为是有必要被纳入进来的?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4.1%的受访者支持将乘车逃票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将日常生活行为数据纳入个人征信系统,63.7%的受访者认为能更好地引导公民规范个人行为。
众所周知,恶意逃票本是不光彩的事。铁路发售区间短途车票,是为了满足部分乘客短途出行需求;部分“歪念头”的乘客钻便民措施的空子,恶意逃票,严重影响了铁路运营秩序。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恶意逃票情节轻微的,执法部门可对恶意逃票者处以行政拘留或并处罚款。如果情节严重,则涉嫌诈骗铁路票款,按照刑法规定,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17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消息,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或者在其他列车的禁烟区域吸烟;持伪造、过期等无效车票或冒用挂失补车票乘车等七种失信行为,今后将纳入个人信用记录。铁路旅客信用信息记录保存期限为5年,铁路部门将严格按照规定向国家、地方相关部门和有关征信机构提供。
《经济日报》发表短评认为,诚信社会风气的形成,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也需要相关惩戒机制加以约束。将逃票、禁烟区域吸烟等失信行为纳入信用记录非常必要。同时,向国家、社会征信机构提供失信者信息,让失信者在银行贷款、信用评级、个人评优、社会声誉等方面受到制约,营造“一步失信、寸步难行”的氛围,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出行秩序。在高额的违规成本之下,失信者必然感受到巨大的社会压力,自觉增强文明诚信与法制观念,对社会风气转变起到推动作用。
除了将逃票与征信挂钩,倒逼乘车人不敢失信之外,强化源头管理也是治理逃票的关键举措。
《北京青年报》发表文章认为,要想解决好逃票这一问题,除了严格检票程序、通过奖惩提升责任心,让检票员“站好最后一班岗”外,铁路方面还应依附大数据,通过中途验票、补票去终结买短乘长。这般随即性处置虽然会加大乘务人员的工作量,但注定减轻出站检票员的把关压力,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会断了恶意买短乘长者的念想。当然,加大对恶意逃票、恶意买短乘长的惩罚力度也必不可少,吃不消的违法成本也会倒逼他们“洗手”。
疏堵结合方能根治顽疾。中华铁道网认为,现今随着越来越多处置逃票者的新闻曝光,让人感觉到了铁路部门联手多部门清肃恶意逃票者的决心,使公众的乘车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持,也是对一些仍然没有收手想法的人做出警告。“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抱着侥幸违法心理者到最后还是要接受该受得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