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现代城市

“夜经济”激荡 城市另一种美

□ 宗 和

夜幕四合,灯火通明,人群熙攘,走在街道上,微风吹过之处,看一看灯光在闪烁;间或寻一张桌子围坐,呷一口凉茶,吃两筷子煮粉,摆摆龙门阵,聊聊“自己”, 聊聊“他人”……不知不觉间,暑气消散了,身心放松了,兴味更浓了。感受烟火气,品咂文化味,发现入夜后的城市的美,这大约是包括夜市在内的“夜经济”带给人们特别是游客的一大福利。游在其间,乐在其间,融在其间。倘若时空可以穿越,东坡先生亲临其境,又不知会吟出多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写下多少动人肺腑的锦绣文章。

夜市,盘活了一条街、一座城;“夜经济”,激荡城市另一种美。近年来,城市“夜经济”尤其是夜市之所以能火起来,日渐成为一张特色旅游名片,是有原因的。从大的背景来说,随着都市人生活方式变化、消费观念更迭,“夜经济”正成为城市消费的“新蓝海”。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夜间餐饮消费较上年增长47%。“大河有水小河满”,夜市作为“夜经济”的重要内容,自然随之走俏。

也应看到,持续擦亮包括夜市在内的“夜经济”这张名片,吸引更多人前来领略城市另一种美,城市治理者还有不少工作要做。比如,夜市多起来,这是好事,但也容易出现“千市一面”、同质竞争,如何为人们创造更加多元的消费场景,考验着治理者的谋划规划水平。再如,夜市人气越来越旺,对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治安状况等的要求也会水涨船高,如何把各种细节做到位,考验着治理者的服务创新能力。此外,夜市繁华热闹、人流密集,往往也会带来噪声污染,增添环卫压力,如何在受惠于“夜经济”的同时,让夜晚的城市享有安宁和整洁,也考验着治理者的治理智慧。

“夜经济”的发展,表示城市夜间并没有睡去,仍在欢乐地运行,这就要求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不可到了夜间就“休息”,而要继续运行。为此,城市管理不能削弱,而是要在改革中不断加强。对于这些,国内一些城市的做法,如上海于2017年出台政策,要求地铁逢周末、节假日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延长运营1小时;前段时间,又借鉴海外一些城市的经验,在国内首先设立“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促进了城市管理的升级。无疑,在发展“夜经济”的过程中,这些都值得借鉴。

2019-08-08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7043.htm 1 “夜经济”激荡 城市另一种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