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康佳集团与重庆璧山区政府签署协议,拟在璧山区投资300亿元建设重庆康佳半导体光电产业园,并引入光电行业上下游相关项目;四川绿然集团宣布将投资150亿元在重庆荣昌区建设电子电路产业园,着力打造以电子电路板为主的百亿元级产业链……近期,一系列投资额大、带动力强的项目纷纷落户,见证了重庆电子产业补链成群、迈向高端的转变。
10来年前,重庆抓住全球电子产业向中国内陆地区转移的机遇,引入惠普、宏碁等笔记本电脑品牌企业,富士康、英业达等代工企业及800多家零部件企业,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笔电生产基地;随后,重庆又迎着智能手机快速普及的浪潮,引入vivo、百立丰等企业,手机产量快速跻身全国前列。随着一大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到来,重庆电子产业超越汽车产业,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引擎”。
据了解,重庆确定了外引内育、补链成群的发展思路,向芯、屏、器、核、网全产业体系全面发力,推动电子产业整体向智能产业升级,并提出到2022年将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万亿元。
以液晶显示产业为例,近两年来重庆在引进并投产了主要生产大尺寸液晶面板的京东方8.5代线和金渝惠科8.5代线基础上,还紧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在去年年底引进了总投资465亿元的重庆京东方第6代柔性显示生产线,先后带动了美国康宁、法国液空等数十家国际知名配套企业落户重庆,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液晶显示产业链。
“我们的8.5代线一投产就供不应求,第6代柔性显示生产线投产后将进一步丰富我们的产品类型,为重庆电子产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支撑。”京东方重庆区域总经理孙耒来说。
集成电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石,也是电子产业的“价值高地”。去年以来,重庆瞄准集成电路这一核心部件持续发力,陆续引进了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联合微电子中心、华润微电子功率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投资约100亿元的华润微电子12英寸晶圆生产线、投资约600亿元的重庆紫光“芯云”产业城等重大项目,加上已经投产的SK海力士、万国半导体等项目,目前重庆集成电路企业已超过40家,初步形成了集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原材料配套于一体的集成电路全链条生态体系,预计到2022年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栗建昌 何宗渝 黄 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