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视野

菜籽健康油 “榨”出脱贫致富路

——贵州天柱县侗家女田启燕的油坊生意经

田启燕展示菜籽油成品

榨油程序——分离油泡

榨油程序——过滤油

榨油程序——接原油

□ 本报记者 曾 华

□ 陈光昌

6月23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凤城街道鼓楼天诚榨油坊里,过滤菜油、撮菜油枯、包装冷却的菜油,一个侗家族妇女忙碌的身影显示着生意的火热。热腾腾的菜油从机器里流出,油香四溢,芬芳扑鼻。

“妹子,我要20桶油,麻烦帮我灌装一下!”一位顾客刚停好车,人未进门,声音却早早飘进了油坊。

“好嘞,您先坐坐!我马上帮您灌装好!”听到顾客的声音,田启燕放下撮油枯的铲子,拿起十斤装的油桶,帮顾客装起油来。一边榨油,一边销售,现榨的菜油香气扑鼻,周边一公里范围内都能闻到香味,芳香的菜籽油很受欢迎。

“大哥,20桶油共200斤,一斤10元,共计2000元。”田启燕熟练地过滤、灌装、封盖,200斤油很快装好,搬上车。她微笑着接过顾客递过来的2000元钱,客气地送别顾客后,又忙着烧火榨油去了。

37岁的田启燕是天柱凤城街道乐寨村八甲人,一个地道的侗家族妇女。为了照看年幼的女儿,2017年田启燕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钱,借着县里产业扶贫、微企帮扶、鼓励返乡创业、居家式扶贫的良机,投资16万元,盘下了这个榨油坊。油榨坊不仅让田启燕和几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了,还让天柱、凯里、贵阳、安徽等地的居民吃上了原汁原味健康的侗家菜籽油。

“这里差不多一个星期榨一次油,榨一次就是1000多斤。榨的油销往学校、机关单位,销路不错。”田启燕介绍说,2018年榨油坊榨菜籽60吨,销售菜油6万斤,销售收入41.5万元。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既能照看女儿,又能在家门口赚钱,榨油这个行业,非常不错。

带领大家一同致富也是田启燕的目标。因为自己家庭困难,所以她很了解贫困家庭,油坊里请的工人都是贫困户,还专门收购贫困户的油菜籽,让贫困户和她一起走脱贫致富路。

“我在这里干的是技术活,一天收入200元。”在油榨坊里负责炒菜籽、烧火的贫困村民杨广生笑着说。另外,还有4个贫困户一起在这里干活,有的负责送油上门,有的负责邮寄,有的负责下乡收购贫困户的油菜籽,一个月下来,2000多元的收入没问题。当然,收购200多贫困户的3万多斤油菜籽,户均可以增收300多元。

这里的油香,这“香”的背后,饱含着田启燕无数的心血和汗水。每次榨油,田启燕都要从凌晨4点开始干起,生火、倒菜籽进进料斗、撮油枯、倒油进冷却器去冷却、过滤,往复循环,都是体力活。榨完油后,还要打扫卫生,往往要忙到晚上8点过才能收活。田启燕是一个娇小、柔弱的妇女,却干着男子汉都难干的活,扛100斤一袋的菜籽下车,撮3000多斤油枯装袋,端50斤一盆的热油拿去过滤,大热天冒着50℃的高温榨油。知情人评价:“这里的菜油之所以香,全是田启燕的心血和汗水凝聚而成的!”

田启燕热榨的菜油经过口碑相传,已卖到了省外,天柱侗家的菜油走进了城里寻常百姓家的“餐桌”。“下一步,我将把油榨作坊提升为油榨公司,采取‘公司+坝区+农户’的模式,带动本县的村民种植油菜,一起助力乡村振兴,让村民发油财,吃上健康油。”谈到未来,娇小的田启燕说出自己的远大理想,而且信心百倍。

(本文图片由天柱县委宣传部提供)

2019-07-22 曾华 陈光昌 ——贵州天柱县侗家女田启燕的油坊生意经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6285.htm 1 菜籽健康油 “榨”出脱贫致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