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韩振峰
□ 万会海
“城市大脑”作为承载数据资源的基础设施,是实现系统、平台、数据交互融合的载体和枢纽。7月16日,记者在浙江省杭州市云栖小镇采访时了解到,“城市大脑”依托沉睡数据的激活,以通达的数据红利服务城市治理,服务百姓生活,在杭州已经普遍展开,如今全市有48个应用场景在同步推进中。
深化改革需要紧紧依托信息技术产业创新,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发展基础,从民生工作的痛点、群众办事的难点、社会管理的重点等着手推进,用数字化手段达到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目的,不断拓展数字化技术在公共管理服务领域的应用。在这个方面,“数字政府”已经成为杭州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抓手,领先全国的“城市大脑”数字化应用业已初见成效。
数据伴你跑全城
“作为杭州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数字基础设施,‘城市大脑’在整个城市层面更好地厘清交通、城管、卫健、旅游等各部门的关系,通过数据融通,产生协同效应。”杭州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成员、数据资源处处长齐同军对记者介绍道。
“城市大脑”关键突破是建立了城市大脑的中枢系统,每个管理或服务主体都把自己的数据系统接入到这个中枢系统,并在此产生交互和协同。比如,如果需要某个区域的地图,就可以直接通过中枢系统实时线上调取,不再需要部门之间线下互相协调,这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脑”。
“一个基于中枢系统的、以系统接入方式来进行互通的城市级的总体架构设计,是‘城市大脑’的关键部分。这个结构具有可扩展性,能支撑其整个庞大的城市运行。”齐同军向记者介绍说。
“城市大脑”正在推进“欢快旅游”“畅快出行”“舒心就医”“便捷泊车”“智慧警务”等11大系统建设。全市各部门的系统直接接入中枢系统,不再只是各自为战,只为本部门服务,而是与中枢系统及其他部门产生“化学反应”,让数据为整个城市治理和百姓生活提供服务。
“欢快旅游”是“城市大脑”一大亮点。随着“城市大脑”旅游系统的上线运行,在客流数据监测与分析的基础上,杭州市文旅局联合西湖名胜区管委会、建德市和市民卡公司等部门,打通数据孤岛,联手推出了公园年票使用范围由主城区向区县延伸的重大利民措施。建德作为“城市大脑”旅游系统的先行区,成为首批公园年票的合作区县。
桐庐县是基于“城市大脑”开通的全国第一条数字旅游专线,用数据和算法激活潜在游客,匹配美丽乡村资源,首次参与体验的150多名游客感受就是一键下单实现智能旅行。
“桐庐数字旅游专线是杭州‘城市大脑’旅游系统的首发应用场景,是未来旅游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百姓最先用、最想用的产品。通过‘数据+算法’,实现旅游智能,让游客躲避拥堵和各种排队等待,实现个性化定制,最终实现一部手机畅游全程。”桐庐县副县长翁嫣说,“在预定的那一刻,即落实了宾馆、餐饮、景点、交通、文娱活动等全套组合,从而证实‘旅游大脑’实时智能响应和调度能力的存在。”
不仅仅当地群众能享受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便利,外地到浙江的游客也能享受到“数字化红利”。这不仅有到站10分钟之前的提醒站地信息服务,在杭州“城市大脑”的旅游大数据大屏上,西湖等热门景区的实时游客量、承载量、酒店在线预订分析、行业消费分析等数据一目了然。杭州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打通不同部门的数据目标是让游客在杭州“多游1小时”。而今天杭州品质酒店、品质景点的评比,也不再是领导打分、专家评定,而是基于每一条普通游客的互联网评论数据来赋分。
“这既是一种四方共赢的局面、优化资源的匹配,又服务于民,让‘数字红利’充分显现出来。”杭州市旅游经济实验室主任傅卫权说。
数据为你全程跑
在杭州市市民中心,记者看到原先二手房交易办结需要经过财税、国土、房管三个部门至少9个工作日,而现在通过集中进驻、数据共享,办理人基本在1小时左右就可以完成交易。
这是一个“以数据跑路代替百姓跑腿”的生动缩影。杭州涉民事项所需数据,以居民身份证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索引,将多个部门数据仓整合到公共数据平台,只要一张身份证,办事工作人员就能按需从公共数据平台调取所需的证明材料,为“一证通办”信息管理系统提供数据服务。
在杭州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只用了两三分钟就拿到网约车从业人员资格证的市民徐伟告诉记者,5年前自己从事出租车行业时,需要本人提供学历证明、无重大交通事故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驾照等涉及多个部门的材料,如今这种“繁琐”已经一去不复返。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互联网办公室主任徐祥海介绍,通过获取独居老人家中实时用电数据可以判断其生活状态,构建基于用能行为分析的安全监护系统,在独居老人发生意外或其他安全异动时实现快速响应与防护。“目前,杭州市拱墅区小河街道326户独居老人家庭已使用该服务。”徐祥海说。
浙江省发改委主任孟刚表示,到2022年浙江将形成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核心业务全覆盖、纵向横向全贯通的全方位数字化工作体系,基本建成“掌上办事之省”。
病人先看病后付费
自2013年富阳区就已在全区公立医疗机构推行“先看病后付费”服务。如今富阳区将“先看病后付费”信用就医体系全面接入了“城市大脑”,并与杭州城市信用分(钱江分)融合,形成了“先看病后付费”的2.0版。
今后,富阳区“先看病后付费”的用户覆盖范围由现有的55万人扩大到“钱江分”550分以上的78万人,在富阳区工作或生活的“新富阳人”也可凭“钱江分”在该区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先看病后付费服务。
富阳区居民罗舫在2018年进行了胃部和颈椎两项手术,总计5.5万元左右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超过一半。“让我感到方便的是,我可以通过‘富阳卫生’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就诊,挂号、缴费排队时间大大减少,医生信息也一目了然,患者有了完全的自主选择权。”罗舫说。
“通过智慧医疗的探索,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医生讨债、病人欠债’的局面,医患双方增进了互信。”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余健说。
始于富阳区试点的“先看病后付费”信用就医体系在杭州市正陆续推开, “城市大脑·卫健系统”已陆续接入了全市245家公立医疗机构,包括11家市属医院,38家区、县(市)级公立医院、19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家省级医院(省人民医院)。7月1日起,这些公立医院全部提供“舒心就医”服务。患者可以在就诊结束后在院内一次性自助付费,也可以回家通过手机支付医药费。
据浙江省发改委介绍,到2022年,覆盖浙江全省的民生网、服务网和平安网将基本建成,各类社会服务完成向个性化、精准化、主动推送转变。
车辆先离场后缴费
在城市车辆停泊治理方面,“城市大脑”(综合版)更是发挥了大“智慧”。“先离场后付费”已实现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滨江、景区、钱塘、余杭等区域的覆盖,其中包括各城区几个主要商业综合体、医院等大型停车场,如上城区湖滨银泰,下城区嘉里中心,江干区杭州大厦等。系统开通场库1859个,覆盖泊位263,637个。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是给百姓服务最好的试金石。“城市大脑”未来将成为世界城市的一个标准配置和基础设施,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建设“城市大脑”,把城市管理上升到人机系统的新时代,正是实现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佳路径。而这些做法背后的思考逻辑与价值导向,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也真正实现了以深化改革的使命驱动创新,真正融数据的力量于日常工作之中。
数据是冰冷的,服务是温暖的,政府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改变常常在细微处体现。“城市大脑”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惠民措施背后,都是各部门间相互协作联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大脑”对城市进行全局即时解析,有效调配公共资源,修正城市运行中的缺陷,正在成为治理城市的资源和能力平台,而借助数据资源这一未来城市发展中的决定性资源,“城市大脑”也还能够确保百行百业在数字化升级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进而推动经济增长、惠及大众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