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 政
地处武陵山深处的重庆市黔江区,总人口56万,常年外出务工人口近10万人,是典型的劳务输出地。随着脱贫攻坚不断发力,黔江区的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8.1%,降至目前的0.88%,4万多农村群众告别贫困。2017年,黔江顺利摘掉了贫困区的帽子。
脱贫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富裕,“摘帽”只不过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黔江走上了激发内生动力、发展归雁经济的致富道路。近年来,黔江区将强化人才支撑作为推进返乡创业工作的重点,针对农民工等人员在返乡创业初创期、成长期、转型期等不同阶段的需求,全力做好强素质、引英才、补技能、优服务等人才支持工作,帮助1.8万人成功返乡创业,带动新增就业6.8万人,有效促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筑巢引凤
“说话听声,锣鼓听音。外出务工的乡亲们一年到头漂泊在外,介绍家乡的就业新情况必须找到合适的时间。”黔江区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春节返乡高峰成为返乡创业宣传的“黄金时段”。机场、车站、街道、乡镇社保所等人员密集的地方,纷纷如雨后春笋般设立起了返乡人员接待站、就业咨询点。
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活动密集展开,共计免费发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等各类宣传资料3万余份,受理咨询人员达6000余人次。
返乡动员不能光靠响锣重鼓吆喝,政府部门要做好细致周到的服务,关切返乡创业者的需求,给老百姓搭建学本领、展能力的舞台。记者了解到,黔江区有关部门主要聚焦以下三方面内容。
以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为抓手,开展创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强化服务能力,针对大学生、农民工等不同群体,搭建了多层次培训体系,近3年开展创业指导服务3.8万人次。
提升工商管理服务效能,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进“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实现“一照一码”,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审批时间。
建立区人力社保、财政、金融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返乡创业个人贷款额度统一为10万元,由本级财政安排200万元贴息资金,专项用于农民工创业贷款贴息,并对经营状况好、规模较大的微企提高到50万元。
数据显示,2018年,黔江区对返乡农民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5笔、5476.5万元,在农家乐旅游项目、蚕桑种养殖、家禽及猪牛羊养殖、个体工商业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带动就业2000余人,创业带就业效果明显。
同时,黔江区依托规模工业促进创业。依托卷烟及配套、农副产品加工、轻纺服装、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等六大产业,鼓励六大产业中的重点企业向农民工等返乡创业人员开展生产性服务外包、发展配套型关联企业,引导形成“以大促小、以重扶微”的创业环境。
提供“个性化”服务
家乡人知家乡事。家乡创业环境的变化触动了漂泊在外的候鸟,归雁纷纷还巢。
今年32岁的“土家阳鹊”羊肚菌产业带头人曾凡平,是黔江区返乡创业的杰出代表,曾在塔吉克斯坦、吉林等地务工。回到黔江后,他在水田乡建起了300亩的羊肚菌基地。仅仅两年,产品已远销北京、上海、吉林等地,去年销售收入近600万元。还牵头成立了黔江区羊肚菌产业发展技术协会,辐射带动80余户农户种植羊肚菌增收,带动720人就业。
马喇贡米创业者马禹通过跟西南大学农业科研团队合作,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在马喇镇推广建成了500亩的标准有机水稻种植基地。不仅打响了马喇贡米的名声,还带动当地农户231户共同发展,帮助20余户建卡贫困户脱贫,辐射带动周边种植马喇优质水稻面积达4000余亩。
近10万的在外创业就业群体成为巨大的人口红利,返乡创业的归雁们挖掘出家乡潜藏的经济亮点,为黔江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针对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特别是技工短缺的问题,黔江区通过校企合作、企业直补、特色工种培训等手段,培养本土技能人才队伍,加强特色工种培训。近3年来,黔江区结合本区特色农产品种植、乡村旅游等创业企业需求,针对性开展土家刺绣、食用菌栽培、农家宴、渔家乐等特色工种短期培训,累计培训4010人。
针对返乡创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问题,黔江区着力破解返乡创业企业“缺技术”难题,多措并举引进科技人才,为返乡创业企业提供智力支撑和专业人才。
围绕返乡创业较集中的材料、纺织、环保、食品、商贸等领域建立人才台账;以“人才+产业”“项目+资金”的形式,立足需求大力实施技术人才引进计划,累计配套财政资金近5亿元。
形成良性循环
返乡创业不是“一锤子买卖”,关键是找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以需求带动就业。黔江以“工业强区、旅游大区、城市靓区”建设为突破口,黔江区发挥自身位于成渝城市群的区位优势,在黔设立重庆旅游交易中心,打造了黔江区“生态文旅”名片。
阿蓬江是乌江的第一大支流。在黔江境内,阿蓬江冲破崇山峻岭,一泻千里,山高谷深绝壁对峙,形成独特的峡谷风光。依托碧水苍山,黔江区着力打造阿蓬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带,吸纳600余名农民就近务工增收。
“镇政府鼓励和扶持我们开发西兰卡普、茶叶、牛肉、地牯牛、高山蔬菜等特色旅游商品,开展农家宴、渔家乐技能培训。又有政策扶持、产业引导,还有针对返乡创业的低息贷款,就等于把创业的机会递到我们手里来了。”阿蓬江镇的返乡创业代表冯敏表示。
“打铁还要自身硬,家乡发展起来了,回乡创业的人就越来越多。随着归雁经济的发展,黔江区的发展也越来越充满活力,形成了良性循环。”黔江区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