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信之声

守信不插手 失信不放手

成都青白江区积极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完善以信用为基石的诚信营商环境

□ 本报记者 王泽勇

“如果企业信用良好,可不可以减少执法检查次数?”今年初,成都青白江区两会人大代表分团审议上,成都市永益泵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绪成抛出了这个问题。

企业的需求,就是新时代市场监管的新课题。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挑战,青白江区积极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完善以信用为基石的诚信营商环境。

强化信用等级实施分类管理

在青白江区,有一个各类市场主体的共同的“家”。这里录入了66,594户监管主体信息,并根据各自信用情况,分为A、B、C三个监管等级,再按照风险等级确定“双随机”抽查频次。也就是说,在保障风险可控、有效监管的前提下,越是守信的主体,被抽查的几率就越低,反之亦然。除了“市场主体”外,这个“家”还收录1517名“服务员”的信息,即行政监管人员信息,以及监管专家库、综合监管社会监督员库。

这个“家”,是青白江区依托青白江区企业信用信息协同监管系统,在全国率先开发建立的可供全区所有执法部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的全覆盖平台。将监管部门、检查对象、检查人员、抽查事项等纳入系统进行动态匹配,实现“双随机、一公开”执法任务发起、流转、处置、公示全流程电子化管理,执法任务全程留痕,责任可追溯。

“政府对企业的态度,应是无事不插手,有事不松手,把精力放在营造公平、宽松、便利的市场环境上。”青白江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积极开展“双随机、一公开”

现场房源公示展牌与商品房信息公示系统公示是不是一致;现场房源公示展牌标示的已销售房源的价格是不是实际成交价;宣传广告有没有不规范行为……6月17日,在成都嘉合置业有限公司,青白江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区住建局对房地产行业展开联合专项检查。

“检查谁?谁来检查?”每一次的执法检查,随机选取抽查单位、随机选取执法人员,名单都是由“双随机、一公开”的全覆盖平台“自由”匹配,并提前依法公示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这种“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方式,该公司负责人很认同。

本次房地产行业共抽查企业30户,检查内容12项,相当于为房地产企业做了一次“全面体检”。抽查的结果怎么用?“检查结束后,抽查结果也将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对‘双随机’抽查做到全程留痕,实现责任可追溯,实现相关信息公开、透明、统一。”青白江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全区已开展各类双随机抽查146次,发起跨部门联合抽查7次,抽查结果全部依法面向社会公众公示。

“结果公示关乎信用。”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每一次的检查结果都为守法诚信企业积累了良好的信用记录,也对违法违规企业实施了信用规制。

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成都厚德智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去年1月12日落户青白江区,主要为企业提供管理、形象策划、信息咨询等服务,经过一年的诚信经营,今年收到了来自区市场监管局送来的“大礼包”。

这份“大礼包”将为诚信市场主体提供更多便利,使守信市场主体获取更多机会和实惠。更实惠的是,在保障风险可控、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对守信主体减少抽查频次,这也是“红榜”对立面就是“黑榜”。通过建立联合惩戒和社会共治机制,协调相关部门完善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对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及其负责人实施信用惩戒,列入重点监管对象目录,让失信者一处违规、处处受限。

失信惩戒,只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企业的合法诚信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如何退出失信“黑名单”?青白江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被纳入失信“黑名单”的主体,只要法定责任和义务履行完毕,相关行为的社会不良影响基本消除就可以完成信用的修复。截至目前,全区共有800余户市场主体完成信用修复。

“人无信而不立,商无信而不兴,市无信而不胜。”在信用文化的浸润下,青白江区的各个角落正涌动着股股文明新风,汇聚起引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强大源动力。

2019-07-12 王泽勇 成都青白江区积极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完善以信用为基石的诚信营商环境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5860.htm 1 守信不插手 失信不放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