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政企智库

引入智库推进政府决策民主化

可实现权力理性化与知识价值化的良性互动,在参与渠道、人才交流等层面构建政府决策与新型智库的微观互动机制

□ 卢文超

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须引入新型智库的有效参与,实现权力理性化与知识价值化的良性互动。为此,要打造开放、共享的“金鱼缸”政府,提升智库的专业性与独立性,在参与渠道、参与文化、人才交流等层面构建政府决策与新型智库的微观互动机制。

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须引入新型智库的有效参与,实现权力理性化与知识价值化的良性互动。为此,要打造开放、共享的“金鱼缸”政府,提升智库的专业性与独立性,在参与渠道、参与文化、人才交流等层面构建政府决策与新型智库的微观互动机制。

决策与智库须良性互动

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加强执政地位,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与基本保证。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体现在决策的公共性、决策的合理性、决策的合法性三个层面。在决策背景日趋复杂化的今天,智库的成熟程度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公共决策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政府决策,咨询先行是基本要求。根据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理论,任何决策者的信息与知识是有限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决策者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决策问题,日益动荡的决策环境,爆炸式增长的数据,多元化的利益主体,使决策完全理性无法实现。在政府决策中,只有智库专家的参与才能导入必备的知识信息与理性计算,汇集民意民智,从而最大可能地避免决策失误,实现决策权力的理性化、合法化。

新型智库也需要通过助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实现知识的价值化。知识是信息的载体,具有时效性,唯有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及时转化为现实应用,才能实现社会价值。智库通过参与政府的政策议题、获取政府的经费资助与政府购买进行知识生产。智库专家也需要通过积极参与政府决策实现自身的职业利益与专业声望。因此,围绕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决策者与新型智库构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平衡的新型伙伴关系。

智库成长需要宽松环境

开放、共享的政府能够为新型智库的发展提供信息资源。优化新型智库成长的制度环境,必须加快政务公开与信息公开,打造“金鱼缸”政府:不仅知道自己是如何运作的,让外部也能观察到自己的运作。要加强政府对权威性信息的及时发布,方便新型智库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兴信息发布平台获取相关信息。

开放、共享的政府为新型智库参与决策提供制度空间。在复杂的公共事务、不确定的决策环境中,单纯借助大数据不能实现智慧决策。只有与智库专家基于信息进行讨论,接受专家职业性研究的帮助,决策者才能克服信息超载与价值混乱。开放、共享的政府在理念上注重变单方主导为“我们”共同决策,以开放性姿态,积极寻求智库知识资源的流入。政府决策者由职业官僚转变为共识寻求者,在思想、信息与知识相互碰撞与激荡中,焕发政府政策制定的创造力,为新型智库发挥决策的“外脑”功能营造宽松、包容的制度环境。

专业性是新型智库竞争力、创新性与美誉度的坚实保障。人才资本是新型智库的核心资源,对国家级高端智库应通过资金与政策倾斜,吸纳一流人才,带动整个智库人才队伍的梯次发展。优化智库的人才结构,要根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加快形成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同时,完善智库人才评价机制与激励政策,探索有利于智库人才发挥作用的多种分配方式与薪酬制度。

据《人民日报》报道,独立性是新型智库提供优质公共政策产品的信誉基础。作为智库,关键是要保持独立性,在研究过程中遵循“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信条。保持智库的独立性有助于扩大政策民主,启发政府决策者。新型智库秉持价值中立、科学公正的原则,防止为一己之私被利益集团“绑架”,有助于提出客观、公允的政策建议,维持自身较高的公信力。同时,新型智库也要“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导向”,避免误解“独立性”而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形成“对立”状态。

2019-07-10 可实现权力理性化与知识价值化的良性互动,在参与渠道、人才交流等层面构建政府决策与新型智库的微观互动机制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5790.htm 1 引入智库推进政府决策民主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