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8年9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同年9月30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印发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两大《方案》的出台标志着作为辽宁省“五大区域”发展战略之一的沈抚新区,正式开启了以“改革创新”引领全面开放、推动全面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此,沈抚新区积极加强顶层设计,整体推进落实,要努力把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东北地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优化投资营商环境的标杆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和辽宁振兴发展的新引擎。
□ 本报记者 王 敏
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抚新区签署各类投资协议100个,投资总额836亿元;新增注册企业1812户,是2017年的4.4倍;财政总收入20.5亿元,同比增长19.5%。2019年以来,沈抚新区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开局良好。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1亿元,同比增长16.9%。全年计划开展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012亿元。
加强顶层设计
共绘示范发展新蓝图
沈抚新区是如何建设国家改革创新示范区的?据记者了解,沈抚新区在认真总结沈抚同城化建设经验基础上,明确了“省直管”的工作思路,实行“14+1”管理模式(14个市+示范区),列入省计划单列管理,建设“辽宁特区”。成立辽宁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整体推进落实。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分别作为省委的派出机关和省政府的派出机构,省政府分管副省长兼任党工委书记,赋予示范区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市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形成高位推进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格局。
按照高端定位、绿色低碳、创新驱动、存量优化的规划原则,编制了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着眼实现高质量、有特色、可持续发展,规划建设“一心、一岛、三区”(国际商务中心、创新创意岛、新兴产业区、高端制造区、特色产业区)。在“总规”“控规”的编制上,实行“多规合一”,进一步做优发展空间。依据国务院批复文件,出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落实<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扩大开放、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绿色发展等五大重点任务,努力打造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确立了“两大、两智、两高”六大主导产业,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坚持建设品质化,注重产城融合、生态立区,全力打造15分钟工作生活圈。坚持发展绿色化,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全省首创推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突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总产值比重、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等关键指标,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创的四宜之区。
培育扶持壮大
构建现代产业新高地
按照引进一个龙头企业项目,带动一个产业链,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建成一个产业基地的思路,聚焦“两大、两智、两高”(大健康、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总部经济、科技金融)六大主导产业,全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围绕大健康产业,投资100亿元的恒大养生谷已经开工建设;围绕大数据产业,引入中科曙光超算中心等项目;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引入华为在东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和产业园区项目;围绕智能制造产业,罕王微电子(辽宁)公司投资建造的国内首条、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8英寸MEMS芯片后端生产线已建成投产;围绕总部经济,累计签约总部项目63个;围绕科技金融产业,引进瀚华金融生态小镇项目,引入10支基金,募集资金158亿元,引入投资类公司11户。
出台“主导产业政策”,对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和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支持制造业企业智能升级。对经示范区管委会认定的企业,在进行智能升级诊断、项目投入等多方面予以补助,有效提升了传统产业加快升级的动力。特别是争取1.3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投入到罕王微电子、抚瓷避雷器、欧柏丽直升机平台等项目。还助推了恒安和亲亲股份扩能改造等一批存量项目实现投产达效。
创新投融资体制,全力提升开投集团融资能力,开展项目融资、存量资产融资、并购融资,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发挥财政性资金杠杆作用,运用政府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与社会资本共同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创业投资基金,与高端制造上市公司合作成立总规模15亿元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与社会资本合作成立总规模3亿元高端制造产业基金。设立示范区主导产业扶持资金,为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大数据评估中心等项目入区落地提供支持。设立民营中小企业纾困基金,为域内民营中小企业增强流动性,缓解偿贷和运营压力。与股份制银行、担保机构共同构建知识产权的融资方式,为轻资产、高科技公司打开融资通道,并先后为泊宝机器人、蓝晶石墨烯等多个项目解决了资金难题。
改革创新
激发体制机制新活力
建立区域协同发展和联动发展机制,探索跨行政区划建设示范区的新管理模式,推进区域空间统一规划、产业错位发展、政策相互衔接、招商协同推进、管理融合联动、发展成果共享。2018年8月15日,新区与沈阳、抚顺两市签署了三区融合联动发展和托管工作框架协议,实行街道(经济区)整体托管,基本实现封闭管理和联动发展。
为实现政策落实“零偏差”,决策执行“零延误”,信息传导“零损耗”,政务服务“零距离”的目标,新区管理机构横向实行“大部门+大科室”制,纵向实行“管委会+街道”两级管理,构建横纵结合扁平化管理体制,推进层级减少、管理下移,涉及企业、项目的经济发展职责由管委会负责;涉及社会管理、民生事务的职责下沉到街道(经济区)负责。
使用各类编制资源,赋予市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实行员额制和职位制管理。推进干部人事档案封存制、职位聘任制、任期竞岗制、绩效考评制、奖优罚劣制“五制”改革,探索干部“选用管育”全链条培养机制。建立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的人事管理模式,变身份管理、职务管理为职位管理,探索以岗定薪、按绩取酬的收入分配机制。
示范区开发建设实行“管委会+公司”运行机制,实现“小政府、大服务”,组建了沈抚开投集团、招商集团、传媒公司、振兴云智公司和人力资源公司等。开发投资公司采取政府授权的方式,实施示范区开发建设,先后引入中建、中铁等建设公司和26个金融基金类公司,96个城建项目正有序开展。振兴云智公司负责示范区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平台搭建和管理运营,与阿里、腾讯、华为等10余家公司合作推进数字沈抚建设。沈抚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挂牌运营,截至目前已与9家人力资源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为沈抚新区累计引入各类人才370人,全力打造人才高地。
未来,沈抚新区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推进东北全面振兴讲话精神,以“产业高新化、建设品质化、产城一体化、发展绿色化、管理现代化”为抓手,坚持“高标准起步、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东北地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优化投资营商环境的标杆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和辽宁振兴发展的新引擎,实现“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变样、十年增长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