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韩振峰
□ 万会海
浙江省嘉兴市企业申报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可以通过“企业研究开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一站式搞定,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为全省改革提供鲜活“嘉兴样本”,如今该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推广工作已经在浙江省全面铺开。
6月26日,记者在嘉兴市科技局高新技术与产业化处管理后台上了解到,企业在“企业研究开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上注册后,上传资料建立研发项目,系统会按项目生成研发费用辅助账,并自动生成需要向税务机关报送的报表。
“在这个后台上,市税务部门和科技部门同步工作,企业一旦建立研发项目,两个部门就开始对项目开展鉴定,鉴定无异议后,企业就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嘉兴市科技局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处副主任科员柳燕华告诉记者。
从2018年开始,嘉兴市科技局会同嘉兴市税务局,在浙江省内率先推出“企业研究开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在全市范围内的推广应用。据测算,在“企业研究开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上线之前,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申报需要约30个工作日,改革后只需3个工作日。
“系统上线后,有效解决了企业在办理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的手续时,多头奔跑、多头填报、把握不准等痛点,实现了企业研发项目资料管理信息化、项目鉴定网络化、辅助核算自动化和统计分析智能化。”嘉兴市政府副市长洪湖鹏5月30日在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召开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电视电话工作例会上介绍说。
依托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以互联网络的便捷化精简办事流程。系统实现了科技部门、税务部门和企业的数据共享,取消了企业研发资料建账,同时创新设置了“研发费用辅助账务”模块,减轻企业研发费用核算压力,提高核算准确性,确保企业及时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拓展技术模块的定向设置,以链条化管理健全实用功能加强专项运作。系统整体覆盖企业研发核算、税务部门后续管理、科技部门鉴定、数据联合统计分析四个过程,实现了对企业研发项目的全程管理。科技部门能够通过项目鉴定模块,实现对企业提请的研发项目网上鉴定,减轻企业多头报送资料的负担,实现研发项目鉴定“一键传递”。税务部门在后续管理中对系统内企业研发项目有异议的,可通过系统直接传递至科技部门进行项目鉴定,实现争议解决网络化。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项目鉴定模块直接查询项目鉴定进度和打印结果。
确立研发创投的基础核心,以项目化的完美归结实现综合管理。企业依据系统设定,分年度分项目录入项目计划书、立项决议书、研究成果报告、效用情况说明等信息,即可实现研发项目信息化管理。另外,系统还能自动生成企业研发项目数据库、研发费用数据库、企业研发人员数据库等档案数据库,并通过统计分析模块实时了解辖区内分年度、分行业、分类型的企业研究开发项目资金投入情况及相关经济效益,实现了对企业研发项目的全程管理及研发项目的数据共享、信息互通和工作联动。
统揽研发流程与视野蓝图,以实时化分析有效促进服务品质提升。通过系统可实时掌握全域实体经济研发项目、研发投入规模,改变了以往在次年5月31日才能掌握上一年度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情况。有利于政府部门全面了解实体经济的科技项目、科技规模,助力政府制定引导科技创新的决策,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数据保障和最优质的服务。
谈起系统使用的前后对比,浙江东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杨光明表示:“系统使用就是在鼓励企业享受加计扣除,去年公司得到了190多万的实惠,这在最实际的层面上激发了我们的研发投入。同时,也让公司的财务账面和创新研发真正实现了规范化、清晰化管理,有效规避了缺失和风险,同时也还方便我们及时查找和调阅各种资料,进一步了解研发、创新方面的具体信息。”
以推进企业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改革作为抓手,以流程再造优化服务,嘉兴市进一步激发企业研发动力。以嘉善县为例,凡是“管理系统”中注册的企业在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后,按照技术开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一定比例,还能获得最高30万元的补助。同时也在支持企业建设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等高水平研发机构方面加大了力度。桐乡市对引进高水平创新载体给予最高5000万元补助,累计培育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4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69家。
截至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结束,2018年度嘉兴全市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企业2709户,上年同期1756户,同比增长54.27%;研发费加计扣除额总计124.20亿元,上年同期65.86亿元,同比增长88.59%。
相关链接 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一项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税法规定,在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科创领域,在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基础上,加成一定比例作为纳税计算的扣除数额。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占比例,由原来的50%增至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