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关村1984年创办的企业还活着的只有三家,联想、四通、时代,所以我们是“剩者为王”的企业。中关村一批企业家都如同我一样,是四个角色于一身,企业家、投资人、创业导师以及社会工作者。中关村大批企业家正是用这样四个角色的转换,实现了企业家精神的弘扬及传承。在中关村,无论新老企业家都是一个大的创业群体,所有人如同我们一样都始终走在创业的路上,创业对我们来讲,既是人生修炼,更是生活的全部,永无止境。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不同人有不同的诠释。爱国、拼搏、坚韧、豪迈等,都是企业家精神的特征。企业家因何而生?我认为是为应对不确定而生。为什么?企业家应当永远是那样一批不甘寂寞喜欢创新的人。如果你喜欢过确定性的生活,比如,早上到学校上课,教什么?教给谁?一切都很确定,那千万不要去创业,因为做企业每天面对的都是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每天你收到的信息几乎都是紧张的、焦灼的,不确定的信息,容易办的事都到不了你这个环节,留给你的就是这些“一惊一乍”的事。
所以,大到经济发展周期的不确定性,小到一个招投标结果的不确定性,天天面对的就是这些。这些问题有的需要提前想办法如何尽可能熨平周期,如何尽可能打赢某一仗,但有的只需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特别是面对外部环境。正是在应对不确定性中,通过努力,化险为夷,你和你的团队才能成长,才算又经历一次“成人礼”。所以,应对不确定性对你是永恒的。
企业家应当为推动公平竞争而生,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尤其如此。有人说,我们不需要过分保护,我们只需要公平。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平是个很奢侈的东西,是相对的,是一个在不同层面理解的公平,永远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作为民营企业家,就要着力在市场环境下尽可能地推动竞争的公平、社会的公平。
企业家要为更好地服务社会而生,我们既要当企业家又要成为另类志愿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的民营企业家,对于一个贫富差距还比较大的历史阶段,我们需要研究民营企业家个人财富与社会之间应当有什么联系,应当如何主动地回馈于社会。
此外,我们还应恪守企业家精神的底线,敬畏法律,敬畏市场,敬畏周期,敬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理念。永远谦虚谨慎,永远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