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宇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师221团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六师47团, 1954年6月,全体官兵集体转业进驻吐鲁番艾丁湖畔,在含碱量极高的沼泽地和戈壁荒滩上兴修水利、开荒造田,建立起了军垦农场。目前,所辖区域是通往南北疆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截至2018年末,全团实现生产总值2.94亿元,三产比重约30%:25%:45%;实现连队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00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00元。按照兵团党委部署,经考核,221团于2016年内退出贫困团场序列。但受资源禀赋、自然环境、人口等因素影响,团场长期经济发展滞后,职工队伍不稳定、人员外流现象突出,直接影响团场“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作用的发挥,221团职工虽已脱贫摘帽,但返贫风险也较大。
产业基础薄弱
发展依然存在问题
221团土地总面积15万亩。其中:种植面积2.54万亩,农作物有葡萄、西甜瓜、蔬菜、杏等,被授予“中国无核白葡萄之乡”的荣誉称号;驻区内有煤矿、铁矿、建材、果品加工等工业企业。团场光热资源丰富,全年30℃以上高温天数达146天~151天,昼夜温差达14.6℃。夏季极端高温达48.6℃,年均降水量7.9mm,年蒸发量2914mm,冬季降雪极少,素有“火洲”“风库”之称。虽受高温、大风、水资源缺乏等条件的限制,但221团干部职工却仍然发挥着维稳戍边的职责使命,边生产,边维稳,自觉融入地区发展稳定大局,为吐鲁番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团场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存在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团场产业扶贫的基础不扎实,产业基础薄弱,部分农产品市场销售困难,影响贫困群众稳定增收。以农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未改变,受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人口、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尤其是工业经济在矿产资源匮乏、水土资源紧张的情况下,缺乏发展空间,基础薄弱。
干部职工老龄化、人才匮乏。团场现有在职干部252人,40岁以下不足百人,机关35岁以下党员干部仅3人;在职职工1538人,46岁以上占57.9%,进入退休高峰期。受干部、职工老龄化现象影响,各项事业发展活力不足,干部职工敢闯敢拼、创新突破的意识和能力不足,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情况,适应跟进步伐不快,解决应对能力不强。特别是老龄化问题,由于引才、育才、用才渠道不畅,机制不健全,待遇无法保障,导致团场后备人才储量不足,结构性断档严重。
目前,团场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医疗、教育、农业、财会专业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仅5人,梯队人才建设跟不上,特别是经营管理方面专业人才匮乏,后继无人。
基础设施落后。团场自身财力十分有限,团办企业连年亏损,基础设施欠账多,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压力过大,综合服务功能不健全。水、电、路、气、房等基本生活设施总体水平不高,教育、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足。住在团场山南地区的群众安全饮水保障水平低,有线电视没有覆盖,路、林、渠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特别是社会管理的问题制约经济发展。221团地处吐鲁番高昌区,但实行兵团土地政策,与吐鲁番市、高昌区的招商引资落地企业在用地上优惠政策有差距。
脱贫与振兴
需做好有效衔接
221团于2016年内退出贫困团场序列,但刚刚脱贫的农户,还有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如遇到经济波动、自然灾害、家庭变故,很有可能会返贫。因此,221团必须防止出现较大面积返贫,并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加大产业扶贫,调优经济结构。着力在农业产业化上下功夫,有序提升集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发展特色林果业,发挥其高产值、高效益的产业带动作用,积极构建“育苗”“花卉”两大基地。同时,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扶持力度,做大果蔬公司,逐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壮大畜牧经济,补强畜牧业发展短板。
创新投融资机制,深挖潜力,壮大工业经济。充分利用吐鲁番光照资源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并重点培育交河、湘疆两大产业园区、打造产业平台。成立商贸公司,加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管理。
其中,以旅游、物流为支撑,稳步推进三产服务业健康发展。高起点、高规格编制团场旅游发展规划,努力形成产城融合、产业衔接、融合发展的旅游产业体系。一是注重产业融合,在农业产业化基础上,为农业观光旅游创造条件;二是加快瀚海门至团部景观绿化带打造,实施好瀚海湖(调蓄池)、绿浮蚁酒庄、火洲明珠户外机车越野等项目,投资兴建房车俱乐部,在旅游产业错位上下功夫,以独特的旅游服务项目提升团场旅游小城镇知名度;三是尽快组建团场旅游文化公司,选聘精英团队对团场重点旅游资源整合经营运作,稳步提升团场旅游经济产业化水平。
此外,借助“交河”“湘疆”两大物流园区建设有利契机,进一步打造物流产业平台,努力打造团场三产服务业发展新引擎。加快完善两大物流园区配套服务功能,实现人流、物流大集聚、大扩散,进一步繁荣三产服务业发展。
健全行政职能,加强人才培养。按照地方人大、政府依法授权的行政职能和行政执法权,形成授权清单抓好落实。完善落实招录大学生、转业军人、技术专家等的优惠支持政策,借助“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平台积极引进有志青年到团场发展,要建立育才、选才、用才机制,积极打造团场人才蓄水池。与此同时,注重团场人才培养,鼓励继续教育,鼓励在职干部积极学习适应团场经济发展的管理、技术本领,盘活现有干部存量,发挥人才在脱贫攻坚实践中的支撑作用。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团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完善团场水电路林网等管网建设,在充分保障民生、改善人居环境的基础上构建招商引资优质环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连队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明确脱贫不脱政策,提高脱贫质量。学习借鉴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成功经验,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制定团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和连队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计划,加快推进连队提升工程,彻底解决住房条件差、经济发展慢、社会管理难等困扰贫困连队发展的困难。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找差距补短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优质、高效、便利的一站式服务。强化社区社会管理功能,进一步提升社区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能力。充分调动各种社会管理资源,加强社区阵地建设、窗口建设、文化建设和场所建设,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补齐基础设施民生短板,全面梳理通路、通电、住房、饮水、人居环境等方面短板,查找义务教育、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等短板。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外资司挂职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