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政企智库

央企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多方共赢

截至目前,我国中央企业共承担“一带一路”建设项目3120个,这些项目除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以外,还实现了与中外企业、共建国家、世界发展共赢的格局

□ 王文博

249家境外企业,321家境内企业,近千轮次洽谈,217项合作意向,56项现场签约,640多亿美元项目合作协议……这一连串数字是近6年来,我国中央企业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建设成果的体现。

与中外企业共赢

近6年来,我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一道,在港口、铁路、公路、电力、航空、通信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合作,有效提升了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这其中,中央企业充分发挥基础设施领域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共承担“一带一路”建设项目3120个,占总体项目数量超过60%,合同金额占比接近80%。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现场了解到,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下一步,中央企业还将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各类企业的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通过组建联合体、合资公司、产业联盟和实施总分包等形式,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开展交流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做深做实,为中小企业“走出去”铺路,为沿线国家发展架桥,也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

“道路通,百业兴。”互联互通是贯穿“一带一路”的血脉,而基础设施联通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中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充分发挥在基础设施领域积累的经验和优势,主动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实施高水平的运营管理,有力推动了共建国家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也为中小企业“走出去”铺就共赢之路。

据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局长夏庆丰介绍,目前,在“一带一路”已开工和准备计划开工的基础设施项目中,中央企业承担的项目数占比超过60%,合同金额占比接近80%。我国中央企业的带动作用不仅体现在带动国内中小企业“走出去”上,还体现在与各国企业的合作共赢上。“共建‘一带一路’孕育着机遇,既是中国中央企业的机遇,也是各国企业共同发展的机遇。”今后中央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将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各类企业相互借鉴、取长补短,通过组建联合体、合资公司、产业联盟等形式,广泛开展交流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甄新伟表示,正是这些年中央企业对相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提高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电力、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服务供给,为后续跟进投资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当地建设的产业园区,还为国内中小企业以园区为依托,实现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快速发展,降低了“走出去”的门槛。

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现场,不少企业纷纷表示,中央企业为中小企业开拓沿线市场打好了基础。车好多集团联合创始人祝孝平说,正是由于中央企业在前期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中小企业“走出去”开辟了市场。

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主席、新加坡太平船务集团执行主席张松声表示,新中企业早已建立了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默契,新中两国将继续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互联互通合作、金融支撑合作、三方合作以及法律与司法这一新的重点领域合作。

与共建国家共赢

在与中外企业共享“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的同时,中央企业还把引领和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力争实现与沿线国家经济社会的共赢。

据了解,在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方面,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央企业先后在20多个国家开展了60多个油气合作项目,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加强与合作方的技术交流和共享,有效提升了相关国家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的能力和水平。其中,中国石油承建了中俄、中哈、中缅原油管道,中俄、中亚、中缅天然气管道等项目。国家电网在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建设了10条输电线路。国家能源集团龙源南非公司与当地合作伙伴组成联合体,共同开发的德阿I期、II期风电项目,被誉为能源合作的典范。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完成了一大批水电、火电、风电项目,为缓解当地电力供应不足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央企业在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过程中,还成功帮助所在国经济转型升级。国机集团、招商局集团共同开发的中白工业园,是中国和白俄罗斯经贸合作的最大项目,目前入园企业已达43户、协议投资金额近11亿美元,促进了当地就业和税收增加,深化了白俄罗斯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产业间的专业化合作。中国有色集团投资建设的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使当地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优势变成了经济优势。中国建材依托电子玻璃、玻璃纤维、水泥等技术优势,建设了360多条先进生产线,带动相关国家的产业链实现跨越式发展。国机集团、国投集团在埃塞俄比亚承建的糖厂项目,使埃塞俄比亚成为非洲制糖产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国家。

到目前为止,中央企业共承担“一带一路”建设项目3120个。“这些项目有效带动了当地的就业。中央企业海外机构中,接近85%是本地员工,有的企业本地化率超过90%,中国石油印尼公司、中国移动巴基斯坦公司的本地化率高达99%。这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除了提供直接的就业岗位以外,还带动了大量的间接就业。”夏庆丰说。

与世界发展共赢

近6年来,我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超过6万亿美元,对“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超过900亿美元;同相关国家共同建设82个境外合作园区,上缴东道国税收20多亿美元,为当地创造近30万个就业岗位。

值得注意的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惠及沿线国家,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这一点在论坛期间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同,也被寄予进一步推动世界发展的厚望。

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指出,当今世界经济贸易格局正在深刻调整,这赋予了“一带一路”建设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新的历史使命。希望越来越多的国家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带动更多工商界人士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持续发展新动力。

“在我看来,毫无争议的一点是,‘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一个促进全球化的重要力量,我们甚至可以说它有可能成为一个全球化2.0的起点,国家和各个层面的互联互通,可以强有力地驱动贸易增长和发展。”渣打集团主席韦浩思表示,目前发达国家经济放缓,“一带一路”倡议在帮助新兴市场方面有巨大潜力,尤其是亚洲市场、非洲市场,进而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一带一路”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大合唱。相信,中央企业将会一步一个脚印推进“一带一路”项目实施。

2019-06-12 截至目前,我国中央企业共承担“一带一路”建设项目3120个,这些项目除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以外,还实现了与中外企业、共建国家、世界发展共赢的格局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4331.htm 1 央企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多方共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