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评论

“海绵宝宝”让城市更有弹性

□ 季觉苏

最近这段时间,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不少地方都在下大雨,有人担心会不会重现城市“看海”的状况。前不久,福建厦门就经历了超强降雨,可是厦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几个核心区域,铺着透水砖的人行道很快就干了,建设效果显现。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自然变化方面充满“弹性”。可能很多人觉得“海绵城市”是一个整体工程,对于很多发展相对成熟的城市来说,重构雨水径流系统成本过高。其实,转变一下思路,因地制宜进行改造,效果也会很好。

比如,从一些小项目开始着手,由点及面、区域化推进,就像在城市各个角落构造了一个个“海绵宝宝”。这些“海绵宝宝”虽小,但聚少成多,也能发挥大作用。今年,浙江杭州计划在城市新增100个“海绵宝宝”,因地制宜设置植草沟、下凹绿地等设施,创建自然汇水区、形成自然起伏的地形,让这些区域的降雨排入附近的公园湿地、景观湖等,给市政雨水系统的水量减负。

其实,“海绵城市”建设并不一定都需要高额的成本和“高大上”的技术,有时候,扭转一下城市建设思路,因地制宜,多考虑一些细节,就可以通过既实惠又接地气的方法实现不错的效果。

2019-06-11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4231.htm 1 “海绵宝宝”让城市更有弹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