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畅水
5月25日-26日,2019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金融供给侧改革与开放”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政、商、学界的中外嘉宾齐聚清华大学,名家云集,论道金融,共同探讨在全球变局下,中国、世界经济金融的当下和未来。
在论坛开幕式上,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勇,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代表主办方致辞。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兼职教授郭树清,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陈雨露,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党委委员阎庆民等出席并发表演讲。
郭树清表示,2018年,我国宣布了15条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措施,今年5月又宣布了12条新的对外开放措施,目前正陆续落地实施,效果良好,未来开放的空间还很大。目前,外资占中国A股市场的比重只有2%,占中国债券市场的比重也只有2.9%,外资银行资产占全部商业银行的比重为1.6%,外资保险公司占比为5.8%,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关于人民币汇率,郭树清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继续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在全球货币中一直表现稳健,中国政府努力在提高汇率灵活性和保持汇率稳定性之间求得平衡,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郭树清强调,虽然近期外汇市场出现波动,但中国企业和居民并没有出现任何恐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通过买卖外汇获取投资收益是不现实的,将金融资产转移到海外也是不安全的。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是正常的,但从长期看,我国经济基本面决定人民币不可能持续贬值。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具备极好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随着经济发展质量提升,人民币市场汇率将不断向购买力平价靠近,投机做空人民币必然遭受巨大损失。
陈雨露5月25日说,今后将积极研究新的金融业开放措施,同时确保已提出的各项开放措施落地。
陈雨露指出,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是中国的“自主选择”,有利于引入更高水平的金融服务,通过外部竞争促进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全球竞争能力。同时,我国欢迎外资金融机构和境外投资者积极参与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进程,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今后我国将对标高水平开放要求,继续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一是继续推动金融业全方位对外开放,确保各项措施落地实施,积极研究新开放措施;二是加快转变开放理念,过渡到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现系统性、制度性开放;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策制定透明度;四是将扩大开放和加强监管密切配合,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陈雨露说。
关于我国经济金融形势,阎庆民表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大变局,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复杂严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稳增长、防风险的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优化金融市场体系机构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阎庆民认为,要逐步改变我国当前“货币多、资本少”的金融结构;要下大力气补短版,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要努力化解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的制约因素。
金融要素的供给最终要以金融产品为载体才能实现,要注重提高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质量与可获得性。目前,金融机构在设计金融产品时,出于利润和安全等因素考虑,更倾向于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忽略了我国实体经济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阎庆民认为,“金融机构应从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原则,针对实体企业堵点、痛点、难点开‘药方’,下大力气提升服务质量。”
阎庆民指出,实体企业的金融需求受所在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等不同而千差万别。金融产品过于“单一化”“同质化”增加了企业的搜寻成本负担,金融机构可考虑研发复合型产品,全方位、多角度匹配企业需求。
在此次论坛中,《2019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19上半年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报告》正式发布。《2019中国金融政策报告》对过去一年国际、国内经济背景下中国金融政策的出台与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向世界传递了中国金融政策发展最新动态。此外,本系列报告自2011年起每年以中英双语方式发布,已成为国内外了解、研究中国金融政策发展变化的重要资料。《2019上半年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报告》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度量了我国当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变化,并以此为基础讨论我国宏观经济走势与相关政策。
(本文图片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