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晓明
建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遵循智库发展规律和咨政建言特点,积极探索灵活高效的智库发展模式,正确认识五大关系。
正确认识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我国新型智库建设起步较晚,但有着强大的发展潜能和雄厚的智力储备。特色新型智库应始终坚持发挥“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职能,着力增强智库研究的前瞻性、时效性、战略性、操作性,为党和国家提供有价值的公共决策参考。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与当代西方智库的关系。特色新型智库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引,始终围绕党中央重大战略与重大决策部署进行对策性研究。对西方智库的学习参考必须有所选择,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现实发展状况,应积极开发研制属于中国自己的,适合中国智库发展特点、状况与阶段的智库评价指标体系。
正确认识智库学术研究与决策咨询的关系。特色新型智库必须以客观严谨的学术态度、严谨务实的研究精神、实事求是的调查分析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为党委和政府出谋划策、咨政建言。要积极推进智库研究成果转化,使其及时有效地转化为决策咨询建议,提高决策咨询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正确认识政府智库与社会智库的关系。政府智库虽然紧密依托于政府部门,但在研究宗旨上坚持客观公正、科学有效,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决策建议。社会智库是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体制机制更加灵活、经费来源更加多元、研究自主性更加突出、对外交往更加便利等特点。只有政府智库、社会智库互相补充、共同作用,才能使我国的社会治理更加高效,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对于社会智库发展应给予适当扶持,在保障政府智库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成果购买、项目委托、与社会智库联合研究等形式,拓宽社会智库发展渠道,鼓励其良性发展、积极作为。
正确认识智库管理与服务人才的关系。人才是智库建设的第一资源,决定智库影响力的最关键因素是人才队伍的建设水平。新型智库要引入奖励与竞争机制,促进智库人才的发展,充分调动智库人才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忌在项目或经费上将人才“管死”,要从内部治理上坚持需求导向,畅通人才交流的多样性渠道,鼓励拥有丰富决策咨询经验的人才进入智库。坚持以成果为导向,专职与兼职并举,“引进来”与“走出去”并用,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和奖励办法,吸纳各方高素质人才投身到智库建设中,形成人才聚集的“雪球效应”,不断提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实力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