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视窗

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

山东省沂水县立足地域文化特色,实施差异化定位,统筹机制保障,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整合资源、联创品牌的新路

□ 邱 健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承、传播与交流的载体,文旅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新一轮机构改革逐步完成,县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结构转调,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及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新业态、新增长点。山东省沂水县文旅产业立足地域文化特色,坚持市场导向、实施差异化定位,统筹机制保障,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整合资源、联创品牌的新路,其理论价值和实践做法经验值得关注。

精心谋划 找准一个定位

沂水县为千年古县,具备一定的文化资源优势,从古代的齐长城穆陵关遗址、刘家店子春秋古墓遗址、纪王崮春秋墓群,到近代红色文化的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孟良崮战役陈毅指挥所,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具有田野文物598处。县博物馆为国家三级馆,现有馆藏文物50,467件,省级及以上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13个。非遗线索800余件,仅县级以上非遗项目就达300件。

沂水县红色文化在山东乃至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抗日战争时期,沂水王庄成为抗战党政军指挥中心,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以及山东纵队在这里成立,《大众日报》在这里创刊,在山东党史上被誉为“王庄时期”;解放战争年代,以陈毅、粟裕为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指挥所就设在沂水县,并指挥了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英雄气概,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对我党我军的无私奉献,顺着著名作家刘知俠的文化创作起源,小说“红嫂”以及舞剧《沂蒙颂》的创作轨迹,“红嫂文化”的发祥地也在沂水。

沂水县自2012年开始,从产品市场定位及谋划上做了有益市场尝试,建成了国家A级景区40余处,其中4A级景区6处。沂水县一跃成为山东乃至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旅游强县,被称为文化旅游产品集群打造的典范。

沂水县文化和旅游局的定位是以全域文化打造全域旅游,充分利用旅游的发展基础,充分发挥全国第一批全域旅游试点县各方面政策条件优势,推动全域文化融入全域旅游,做好文旅融合这篇大文章。一是以地质文化为主体,打造地下大峡谷、天谷地下画廊、地下萤火虫水洞、东方瑞海温泉度假村,使之成为独领文旅休闲度假产品市场的核心;二是以历史文化为主体,建设天上王城、齐长城穆棱关战国风情小镇;三是以沂蒙乡村风情文化为主体,发展沂蒙风情小镇、峙密山居、尹家峪田园综合体;四是以红色文化为主体,提升王庄沂蒙山根据地文化景区、桃棵子红嫂文化景区、跋山革命烈士陵园纪念馆品质;五是以创意文化为主体,扩建雪山彩虹谷彩虹文化景区、彩虹文化小镇等;六是以佛教文化为主体,搞好灵泉山景区、云水禅景区、资庆寺景区建设。

精巧设计 建立一套机制

目前,国内旅游业发展总体上呈持续增长态势,但地域之间、板块之间发展并不均衡。

作为全国的县域文旅融合,也尚处于起步阶段。原有文化旅游系统人员相互之间知识融通、顺畅交流还需要一个过程,要在思想、理念、业务上加快融合,尽快熟悉双方工作特点、规律和要求。文旅融合也需要前瞻性扶持政策、金融倾斜政策、产业投入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支撑,才能形成“洼地”效应。在推动发展上既要沟通凝聚合力、配合协作,又要兼顾好投融资主体和运营企业。

文旅融合本质上是一种方法,一种思维,必须依靠精巧设计、全域布局、全景覆盖、全局联动、全业融合、全民参与的良好机制,树立一盘棋思想,立足地域特色,找准市场定位,将县内文旅资源进行功能切块,合则一体,分则独立成篇,多维立体满足游客需求。

精准发力 拓展一条路径

衡量文旅融合是否成功的标准就看能否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观众,文旅融合的根本路径是宏观调控、要素融合,微观启动、产业升级。

县域内文化特色突出,但旅游功能体现不足的,要对文化资源进一步梳理,具体分析研判,找到可以转化的视角,将其历史沿革、传说故事、人物战事等文化元素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展现,通过碑刻、雕像、书画、诗词、场馆、建筑、参与互动或者实景展现的方式,让游客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体验感受,加深对景点内涵品质和精神高度的了解,生发个体化的“学、识、思、情”。非遗项目因其具有民间性、小众化的特征,可以通过非遗传承人的展示和表演,让游客欣赏传统文化,带走非遗产品。

对于文旅融合发展的资源,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向上下游拓展,延长产业链条。采取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方式,对现有资源再挖掘、再识别、再激活,重点在文化体验、文创产品开发、研学游历、休闲运动、健康养生、人生感悟、会议会展、电子商务等方面细分市场、拓宽市场,形成集群集聚效应。

融合发展 联创一个品牌

一个地域的资源禀赋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发展文旅产业,必须围绕一个主打品牌,分片布局,形成一个“1+N”的县域文旅融合品牌体系。

沂水县紧紧抓住“山东好客、沂水情长”这个文旅品牌,打造全域6条精品旅游路线。即历史文化游,包括齐长城穆陵关战国风情小镇、东郓古城孟母墓、博物馆、天上王城等;地质文化游,包括地下大峡谷、地下画廊、东方瑞海温泉度假村;红色文化游,包括跋山革命文化纪念地、沂蒙山王庄革命根据地、桃棵子红嫂故居等;民俗风情游,包括沂蒙风情小镇、尹家峪田园综合体、县乡历史文化展馆、雪山风情街、花彩小镇、沂河夜游等;创意文化游,包括萤火虫水洞、蝴蝶谷、雪山彩虹谷、彩虹小镇等;佛教文化游,包括灵泉山、云水禅、资庆寺等。

创新旅游新业态。寻古旅游、体验旅游、研学旅游等,可以让游客与本土文化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可以推动美食文化与旅游结合。未来,沂水县将建设一批在客源市场上知名度较高的美食品牌,推动地域核心文化与旅游结合,通过建设“创、研、产、销”一体化的主题公园,将文化植入各旅游要素中,打造地域文旅融合IP。

(作者系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2019-05-27 邱 健 山东省沂水县立足地域文化特色,实施差异化定位,统筹机制保障,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整合资源、联创品牌的新路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3480.htm 1 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