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丹棱模式”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四川丹棱县委、县政府创新探索“一元钱”乡村环境治理改革,充分调动村民自治保护环境积极性,探索出“因地制宜、分类收集、村民自治、市场运作”之路

□ 本报记者 何广丙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春末夏初,走进绿海环绕的四川丹棱县,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青砖碧瓦、错落有致的川西庭院民居,花果水中映、村在绿隐中、人在画中游的乡村田野“江南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近年来,丹棱县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着力解决农村垃圾围村、污水横流、粪污乱排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乱象,创新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分类收集、村民自治、市场运作”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丹棱模式”。丹棱县先后被评为全国首个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创新“一元钱”改革

垃圾乱倒一去不返

环境关系你我他,保护环境靠大家。记者获悉,近年来,丹棱县委、县政府创新探索“一元钱”乡村环境治理改革,让人人参与环境治理成普惠性政策,充分调动了村民自治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注入了新活力。

记者在丹棱县杨场镇古井村看到,家家户户村民的门外都摆放着统一发放的垃圾分类箱,分别标明“有害垃圾”和“普通垃圾”。村里按统一标准修建了垃圾联户定点倾倒池,在村头还建有垃圾转运站。

“每天下午4点左右,我都会开着三轮车,把垃圾池的垃圾全部清理收集一遍,并进行二次分类,把可回收的垃圾装进袋子。每年可回收的垃圾能卖4000多元,加上垃圾清运费用5万元左右,收入十分可观。”古井村的垃圾清运人乐呵呵地向记者介绍。

“垃圾清运费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来自村民,一部分来自村上的补贴。每年初,村民都会主动交上每人1元/月的垃圾清运费。‘一元钱’改革不仅改变了村民环境卫生的观念,还极大提升了群众爱护环境和监督环境卫生的意识。”古井村相关负责人说。

古井村仅仅是丹棱县推进“一元钱”改革,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如今,丹棱县垃圾乱倒“围河、围路、围房”现象一去不复返,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1模式”处理污水

实现无遗漏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在丹棱县乡村,不仅生活垃圾需要分类定点倾倒,生活污水也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

据悉,农户洗衣、厨房用水等生活污水通过专门管道接入人工湿地池后,依次经“沉渣池”沉渣隔油、“厌氧池”“好氧池”两次降解有机物、“植物砂石过滤池”降解氮磷及重金属等“分散+集中”污水处理、湿地池分解净化后才能排出。此时,排放水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以前是把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出去,一到夏天,房前屋后就臭气熏天。自从建了这个湿地池,就再也闻不到恶臭的气味了。”古井村村民表示。

记者在湿地池现场看到,一个不足5平方米的地面上盖上了5个水泥板,每一个水泥板旁边都标注着不同的处理功能。打开沉渣池的水泥石板,浑浊污水刺鼻的气味让人难受。而在另一边,排出来的水清亮、无异味,还能看到青蛙等小动物在水田沟间“玩耍”。

“修建一个湿地池大约需要3500元,农户自筹500元,政府还会补助3000元。”丹棱县相关负责人说,湿地池建成后管理简单,几乎没有运行费用,对老百姓来说既方便又实用。

近年来,丹棱县着力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集中治理与分散治理相结合的“1+1模式”:分散式处理,即在农村人口相对集中的聚居点建小型一体化处理设施,在农户家修建湿地池;集中式处理,即在各乡镇建污水处理站,用大型的一体化处理设施,有力推动全县城镇、农村人居环境无遗漏、全覆盖治理。

目前,丹棱县分散的污水处理湿地池有6948个;同时,投入1.3亿元建成20多个大型污水处理站,覆盖全县每个乡镇和新村聚集点。

人畜粪污综合利用

生态与增收两不误

丹棱县是西部地区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民的收入几乎全靠种植业和养殖业,如何促进种养循环发展,成为提升乡村环境治理的关键。

丹棱县采取“源头减量、储存扩量、利用增量”的办法,积极探索并全域推行人畜粪污综合利用模式,促进种养业循环发展,构建生态环境与农民增收致富并驾齐驱的繁荣美丽新乡村。

“以前,猪粪池满了后就直接排放;如今,这些猪粪早就被预订一空,供不应求。”丹棱县红石村生猪养殖大户刘旭全通过种养循环实现了“双赢”。在他的养殖场,沼气池、干粪池、沼液池、干湿分离机一应俱全。

“通过养殖业主、种植业主、沼肥转运合作社三方的紧密配合,实现了变废为宝、绿色发展。”丹棱县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丹棱县有沼气池3200余口、干粪池1600余口、沼液集中收集池10口;成立沼肥运输专业合作社10个,年运输重量达16万余吨,覆盖了全县80%以上的畜禽养殖户。

丹棱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丹棱县将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早日把丹棱县建成经济富美有产业、田园秀美有颜值、乡风淳美有底蕴、社会和美有秩序、生活甜美有保障的“五美五有、全国典范”中国美丽乡村样板。

2019-05-14 何广丙 四川丹棱县委、县政府创新探索“一元钱”乡村环境治理改革,充分调动村民自治保护环境积极性,探索出“因地制宜、分类收集、村民自治、市场运作”之路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2856.htm 1 “丹棱模式”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