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聚焦

学前普惠教育时代来临

2019年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投入达168.5亿元,30个省(区、市)已出台生均财政拨款标准

□ 本报记者 任丽梅

记者从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2018年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投入达150亿元,2019年在此基础上提高到168.5亿元,以此支持各地扩大普惠性资源,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保教质量。今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联合启动实施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扩容建设工程,安排专项资金10亿元,支持11个省(区、市)开展试点,引导激励地方加大投入,重点加强幼儿园园舍建设,有效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学前普惠教育时代来临。

各省市已积极行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去年11月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自《意见》印发以来,各地积极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扩资源、调结构、增普惠、建机制、提质量,扎扎实实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目前,北京市、河北省已出台《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河北、吉林、福建、山东、河南、陕西、重庆、贵州、西藏、宁夏、新疆和新疆建设兵团等已出台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方案。吉林、黑龙江、天津、甘肃等6个省(区、市)实施意见、治理工作方案已经省深改委、省政府审议通过,即将印发。山西、四川、江苏、辽宁等11个省(区、市)实施意见及治理工作方案已报请省政府审议。其他省份也在抓紧研究制订过程中,许多省(区、市)已先行部署开展了小区配套幼儿园摸排治理工作。

此外,各省(区、市)还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抓紧落实学前教育改革发展重要部署。如在多渠道扩大普惠性资源上,北京通过利用疏解腾退空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和街道办园、以租代建等多种方式,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2018年新增学前教育学位超过3万个,2019年拟再新增学位3万个;天津2019年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50所,新增学位4万个;河北提出到2020年实现行政村普惠性学前教育全覆盖,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园,每个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村至少建成1所标准化幼儿园;山东2018年~2020年每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超过2000所,新增学位50万个以上;河南2019年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00所,新增学位10万个;四川实施幼儿园建设工程,2018年投入35.9亿元,新建幼儿园878所,新增幼儿园学位12.9万个。2019年规划投入44亿元,新建幼儿园838所,新增幼儿学位将达到13.4万个。

各地出台生均财政拨款标准

《意见》在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原则上要求,牢牢把握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坚持公办民办并举,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明确到2020年,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政策保障体系基本完善。

吕玉刚说,目前在完善投入保障机制上,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和新疆建设兵团出台了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或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如北京建立普惠性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对普惠性幼儿园,无论是公办、民办,政府的生均补助标准是一样的,家长缴纳的学费也是一样的,实现了办园标准统一、财政补助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教师待遇统一,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山东制定每生每年710元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园生均补助标准,惠及所有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河南建立公办园生均财政拨款制度,按照市属幼儿园每生每年5000元,县级以下每生每年3000元标准来核拨;重庆按照每生每年600元~800元的标准对普惠性民办园进行补助。

另外,在加强公办园教师编制补充上,全国已有17个省(区、市)和新疆建设兵团制订了公办园教职工编制标准。山东2018年加大公办园教师核编力度,有1700多所公办园新纳入机构编制管理,充分挖掘现有编制资源,新增编制从改革管理、精简收回等待分配编制中调济解决,新核增编制6000余名;贵州建立公办园教师编制补充机制,2018年补充公办园在编教师近5000人,2019年将继续按这一规模补充公办园在编教师。

吕玉刚强调,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将制订《学前教育法》列入重点推进项目。教育部将专门组建立法起草小组,组织专家研究论证、进行国际比较,在深入研究和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完成学前教育法草案的起草工作。

北京完善普惠保障机制

北京市朝阳区的春宇幼儿园是一所小区配套园,原来收费是1999元一个月。自转成普惠性幼儿园后,收费降低为750元一个月,之所以降低收费是北京市级层面每生每月补贴1000元,区教委每生每月再补贴600元,相当于园所生均收入每月合计是2350元。

北京市教委副巡视员冯洪荣表示,《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学前教育坚持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北京市委、市政府则坚定不移地朝着公益普惠安全优质的方向发展学前教育。

首先是加大财政扶持。对所有普惠性幼儿园,不管公办民办,只要提供安全、有质量的教育,都纳入生均定额补助、一次性扩学位补助及租金补助范围,并对由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转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也给予一次性奖励。2018年,北京市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教育经费的比例由3%提高到10%。

其次,明确普惠性幼儿园的认定和管理。今年初,北京市出台了《普惠性幼儿园认定与管理办法》,明确了普惠性幼儿园的认定范围、申报条件、认定程序、退出机制、保障支持和日常监管要求。尤其是明确提出了普惠性幼儿园用于人员经费支出比例占保教费收入和财政生均定额补助收入之和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70%,这对提升普惠性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园所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再次,强化过程管理,督促普惠政策落地。北京市建立了普惠性幼儿园补助项目进展台账,督促各区落实相关补助政策。同时,设置普惠园质量发展奖励与区政府普惠工作奖励,确保普惠政策在各区落地见效。

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副主任付琳介绍,目前朝阳区新建普惠性民办园一次性扩学位补助在市财政补助基础上,区级再给予500元/生的补助;生均财政定额补助标准也在市财政补助基础上,根据办园质量再给予400元~700元/生/月补助;对通过租赁场地扩大学位的,在市级租赁场地补贴每天5元/平方米基础上,增加2元/平方米/天的租金补助。

北京市昌平区教委副主任苏俊山补充说:“2018年所有移交给教委并已注册的幼儿园,已完成了转普工作,普惠率达74%。目前,昌平区园所保教费由原来的每月2000元~6800元不等,降到了每月600元~750元,使孩子们享受到学前普惠教育。”

2019-05-08 任丽梅 2019年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投入达168.5亿元,30个省(区、市)已出台生均财政拨款标准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2656.htm 1 学前普惠教育时代来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