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令池
由南京大学和《光明日报》联合主办,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和《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承办的《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水平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新闻发布会4月2日在京举行。发布会集成果发布、主旨演讲、圆桌研讨于一体,吸引了智库界专家学者积极参与。
加强顶层设计
发挥龙头作用
加强顶层设计,探索更高规格的区域协同决策机制。着眼于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努力形成共同行为准则,深入推进各类规划充分对接;考虑建立国家层面上以各部委及其派出机构为主体的纵向职能管理模式,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区域一体化提供宏观环境和政策导向,并着力建立关于地方政府区域合作的有效激励机制;加快形成基于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的共同事务处理机制,缓解地区间的利益矛盾,维护各地区的利益均衡。
发挥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展所长。上海应主动逐步退出一般性的、劳动密集型、能耗高的制造业,集中发展现代服务经济,不断强化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城市职能,并借助上海总部经济发达的优势,鼓励企业将生产环节转移到苏浙皖,形成合理的空间布局和产业链配套。在此基础上,协调发展制造业集群与服务业集群,以产业集群为载体将行政边界模糊化,促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机制在空间上扩散。
转变政府职能
构筑共同市场
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构筑区域共同市场。经过多年努力,长三角政府层面合作形成了“高层领导沟通协商、座谈会明确任务、联络组综合协调、专题组推进落实”的省(市)级政府合作机制,区域合作不断走向纵深。
首先,改革阻碍共同市场建立的行政权力,将地方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提供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逐步消除导致市场非一体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其次,不断放松对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种种干预,更大力度、更深层次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步形成企业进入哪里、产品进入哪里、从哪里获取生产要素等行为主要由市场导向。再次,通过协议让渡部分行政权力来集中实现一体化协调,加速经济政策的对接和一体化。
建立区域开放市场,构筑全面开放新格局。一是从制造业向外资开放到服务业重点向外资开放,着力引进跨国集团的地区总部、研发机构、营销中心,以上海为高端服务外包业务的承接者和中转站,苏浙皖主动承接其中的某些流程或环节。二是从引进外资和鼓励出口到“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双向开放,面向全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以我为主的价值链分工体系。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企业以并购形式对外直接投资,或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三是从注重对外开放到突出对内开放,逐步将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实现真正的溢出效应。
培育企业主体
建立共同市场
合作支持自贸区建设,复制推广改革创新经验。随着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的深入推进,各城市将主动对接,共享机遇,合作支持自贸区建设。自贸区经验的复制和推广,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探索,打牢基础。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构建统一竞争规则。扶持和培育企业做强,鼓励区域内企业进行收购兼并,实现以企业为主体进行产业合作与协调;调整产业政策的实施方式,推进经济从“发展竞争”转向“平等竞争”,努力形成一个政策无差异的良好外部环境;逐步修正和废除各地与一体化发展有冲突的地区性政策和法规,协调好各地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加速经济政策扩散的一体化。
《报告》分别从消费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探究长三角地区市场一体化发展进程。长三角消费品和资本市场分割指数的演变没有显著差异,均呈现不断震荡波动但波幅逐渐变小的稳定收敛趋势,说明长三角地区消费品和资本市场的分割程度逐渐减弱。劳动力市场的相对价格方差波动幅度较大,表明长三角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不够稳定,处在不断调整中。综合来看,消费品市场的分割指数低于资本和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指数,即商品市场一体化水平高于要素市场。
统筹产业交通贸易
实施一体化发展
201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缓慢提升,产业结构层次上的差异开始逐渐显现,地区间产业结构专业化分工趋于合理,产业一体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从结构相似性系数来看,上海与长三角其他省份之间的结构相似性系数相对较低,江苏、浙江与安徽三省之间的结构相似性系数均相对较高,长三角地区尚未充分发挥整体联动效应。结合制造行业区位商指数,上海、江苏与浙江区位商大于1的行业主要集中于中高端制造业,安徽区位商大于1的行业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制造业。可见,长三角地区产业布局各有优势,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
长三角地区枢纽型机场、枢纽型港口、高铁网络和高速公路网络等区域性快速交通骨干网络已基本形成。铁路交通网密度的变异系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网络化的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健全。进一步观察发现,长三角地区间铁路交通网密度差异较大,应大力推进国家铁路大通道建设,加快构建纵横交错、便捷发达的城际铁路交通网。
从省际贸易依存度来看,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中,上海和浙江的省际贸易依存度明显高于江苏和安徽。除上海市外,江苏、浙江和安徽货物内部发送量占较大比重。
从国际贸易依存度看,长三角地区外贸依存度的区内差异较高,应注重建立以我为主的价值链分工体系,合理分布于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共同参与全球竞争。长三角外资依存度的区内差异较低,即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相对平衡。这既说明各地投资环境差异趋于缩小,也说明政府在利用税收优惠、土地或产业补贴等政策手段进行招商引资中趋于基本一致。
长三角地区教育、医疗卫生的内部差异逐渐趋于收敛,区内差异缓慢缩小。城镇常住人口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的变异系数增长较为明显,表明长三角地区社会保障的内部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
长三角地区工业发达,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是新发展理念下实施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