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来往秩序井然,绿植、红花环绕四周,这是3月13日记者在中国石化广州瑶台加油站看到的景象。记者注意到,在该加油站,即使在工作人员操作油枪时,空气中也闻不到一丝汽油味。
“目前,该加油站已实现双层罐技术、油气回收技术和机械清罐技术三项改造。”瑶台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所以没有汽油味,就是因为加油站安装了“油气回收系统”,在装卸汽油和给汽车加油时,减少了挥发性有机物的扩散,在实现油气回收的同时,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瑶台加油站是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广东石油分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石油”)众多“绿色加油站”之一。作为全国经营规模最大的省级油品销售企业,广东石油遍布全省的2200多个服务网点,逐渐从工业化场所发展成绿色怡人的休闲地,从单一的加油点成为多元化的社区居民服务中心。加油站与公众的关系,正在因为一场悄然进行的绿色革命而改变。
油品升级的绿色“排头兵”
3月12日中国石化新闻办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广东全面供应国Ⅵ油品的100天内,中石化让占全国9%的机动车“喝”上了更环保、更优质的国Ⅵ油。
记者了解到,去年11月底,广东石油率先完成了旗下2200多座加油站国Ⅵ车用汽油的置换升级,彼时,广东再次成为全国消费规模最大,车用燃油等级最高的省份。事实上,这种领跑已经持续了10年,从2008年国三到国Ⅵ的6次升级过程中,该公司一直是积极的推动力量。
“车越来越多,尾气的排放自然会越来越受重视的。”10年前,还在加油站做实习生的魏洪涛如今已是广州土华东西油站站长。他在油站经历了6次油品升级,也深知油品质量升级背后的意义。
据悉,国Ⅵ汽柴油标准是目前世界上最严格的排放标准之一,可全面达到欧盟现阶段车用油品标准,个别指标超过欧盟标准。“与国Ⅴ相比,国Ⅵ柴油的多环芳烃含量降至7%,汽油芳烃含量降至18%,颗粒物排放也将下降10%,这将大幅度降低现有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含量。”广东石油国家级标准质检室主任刘玲表示。
技术改造的环保“领头羊”
“以前捂着鼻子都觉得臭不可闻的加油站,如今变成了咖啡厅、美食区、孩子购物的乐园。”瑶台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这都归功于加油站实施的油气回收改造。”
记者了解到,2011年,为了迎接广州亚运会,广东石油投入了近7亿元,逐步完成了2000多个加油站、油库的油气回收改造。一个个“隐藏”在油枪口的小小油气回收装置,能在加注汽油的时候,将挥发出来的油气“吸”进特质的油管里,重新回到油站的埋地地罐中,经过运油车的“回送”油库,冷凝后的油气最终变成可再利用的汽油。整个过程全封闭运行,没有可让油气外跑的机会。
2018年,广东石油回收油气近1万吨,相当于1万辆家用汽车1年的用油量。从2011年完成改造到目前,回收油气达到4.7万吨,油气回收率0.12%。
目前,为了降低埋地油罐油品渗漏的风险,他们还正在开展加油站的双层罐防渗改造。“将原来单层罐改成双层,在夹层中设置了渗漏检测传感器,一旦有油气渗漏就自动报警,对预防油品渗漏、防治环境污染非常有效。”广东石油安全处处长刘汉坤说。
除了针对油气的技术改造,中石化还致力加油站和油库的污水处理。近年来,广东石油投入超过1亿元用于污水处理,超过9成加油站都安装了隔油池、排污沟以及清污分流系统,所有油库都安装了含油污水处理装置,每年处理污水超过316万吨,相当于装满1264个奥运会标准泳池,排放达标率100%。
能源转型的清洁“变革者”
“一直以来,广东石油致力推进油品质量升级,加大清洁能源供应,持续为社会提供绿色能源和服务,积极推动营销互联网化,引领行业绿色发展,初步形成多元化的绿色能源供应格局。”刘汉坤向记者介绍说,“此外,我们还积极做好乙醇汽油推广,制定计划、分阶段实施,现已完成2座站乙醇汽油试点供应,积极开拓天然气加气站网点,已建成LNG加气站22座,供应能力达20.5万吨/年以上,并在广州建设首个煤改气工业LNG气化站。”
作为传统能源的老大,广东石油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新能源的未来。“结合新能源发展趋势,我们还在加大乙醇汽油推广力度,建设城市充电站以及储氢加氢站,配合油品业务着手广东绿色能源新布局。”广东石油总经理陈成敏介绍。目前,该公司已在深圳、广州、韶关等建设了20个充电桩,佛山、云浮两地规划中的加油加氢站,也计划于2019年投营。按照他们的新能源网点发展规划,年内将建成3座~5座加氢站。
此外,广东石油还进行光伏发电试点,拓宽清洁能源供应的措施。在佛山小塘加油船,因为安装了光伏发电装置,原来依靠柴油发电的运作模式彻底改变了。“光伏发电基本满足了油机运作以及船上生活用电的需求,每个月节省了260升发电用油。”小塘加油船站长何炜斌在船上工作了15年,一直忍受着柴油发电时产生的废气和噪音,如今换成了清洁高效的光伏发电,就连“煮起饭来也特别香”。目前,广东石油共有10座油站(船)投入使用光伏发电技术,年发电量达到10.6万千瓦时。
在多种综合手段下,该公司节能工作走在中国石化系统前列,2018年实现节能748吨标煤,电力消耗同比下降了5%,节省的电力相当于全长2300公里的京广高铁行驶58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