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两会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巨光乡金土村第一书记黄小军:

抓产业引项目是脱贫奔小康关键

□ 本报记者 雷云锋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巨光乡金土村地处丘陵地带,距县城35公里,下辖9个村民小组,有建卡贫困户121户449人,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也是省定贫困村。经过4年多的脱贫攻坚,金土村如今变成了什么模样?3月8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巨光乡金土村第一书记黄小军。

黄小军介绍说,全村已于2018年实现脱贫。目前,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长足进步,干部素质显著提升。那里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群众钱包鼓起来、腰杆硬起来、日子富起来,家家户户脱贫奔康,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

“4年多来,全村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足绣花功夫向贫困宣战,修筑村道、开挖水渠、整治危房、电网改造、发展产业……一件件难事、一件件群众最关心的事,都得到了解决。”黄小军说。

“发展产业、千方百计引项目是金土村脱贫奔康的关键。”黄小军介绍说,“起初,群众不愿发展产业,他们认为祖祖辈辈都应靠种田谋生。在这种情况下,我组织全村党员干部走访群众,召开院坝会宣讲政策,教育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通过宣传引导,群众纷纷响应,流转土地1000亩栽种蜂糖李和优质大雅柑桔,亩产3000斤,亩产价值高达五六万元,按照‘两入股三分红’利益联接机制,加上贫困户就地务工,已经实现贫困户户均每亩增收6000元以上。”

黄小军说,为了增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切实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他们创新方式,以组团发展增加效益,将村里已有的5家涉农企业及专业合作社组团成立“渠县众望农业农民专业联合社”,集体办公、捆绑经营,共同协商制定管理制度和章程,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产业“航母”,为企业自身不断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增加了“造血”功能,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据黄小军介绍,4年多来,村“两委”班子共为村里争取资金近700万元,新修通社公路约14.5公里、水渠2.5公里,新建山坪塘4口,整治山坪塘3口,新建党群服务中心1个,实施“五改一整治”200余户。

2019-03-14 雷云锋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巨光乡金土村第一书记黄小军: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0530.htm 1 抓产业引项目是脱贫奔小康关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