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视窗

释放营商新动能 跑出发展加速度

——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委书记、徐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维峰

□ 孙文军 徐守军 吕 浩

“徐州市铜山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90亿元,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9位、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28位,分别进1位和3位。徐州高新区位居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第48位、3年提升8位,可持续发展能力跃居第7位……”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委书记、徐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维峰日前表示。

去年以来,徐州市铜山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的重大战略举措,坚持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聚焦“五最”目标,扎实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以营商环境优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扎实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

记者:徐州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具体的举措是什么?

王维峰:去年以来,我们认真落实徐州市委、市政府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的重大战略举措,具体做法有四个方面:

流程再造,瘦身提速行政审批。牢牢扭住“放管服”改革这个中心,实施审批流程再造,各单位梳理压缩审批环节175个,缩短办理时限615个工作日,全面实现“3550”,开办企业和不动产交易登记最快0.5天内办结。徐州高新区作为省“证照分离”改革试点,自我加压全面实现“2330”,建立一窗受理、一分钱不收、一天办好“三个一”审批服务机制,颁出了全市“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第一证。组建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和综合执法局,建设项目提供材料由101项缩减至21项、压缩80%,施工许可证最快12个工作日办结。去年11月,3位美国专家在高新区上午刚参加完项目路演,下午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去年全区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5万多户、增长18%,发展活力加速迸发。

全程代办,直通快捷延伸服务。全力实施“大项目代办制、小项目不见面”,成立区代办办,实现投资项目从立项到投产的全周期跟踪服务,让广大投资者“不推一扇门、办成所有事”。去年全区共代办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27项,总投资291亿元,占同类立项投资额的88%。建设政务服务“一张网”平台,全面实现行政审批服务“网上办、集中批、不见面、快递送”,公布37家单位“不见面审批”清单事项991个,政府出资设立“EMS政务专递”,实现政务专递服务全免费、全覆盖,成为省“不见面审批”服务标准化改革试点区域。建立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在镇村服务中心设置全科窗口,做到基本便民服务只到一个窗口、只问一个人就能办好,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减税降费,删繁就简扶企助企。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减税降费措施,严格做到“一张清单管收费、清单之外无收费”,去年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项目再减少35%和26%,高新区内实现区级行政收费全免。坚持把企业作为发展之基,刀下见菜制定了32条支持民营经济、27条培育重点企业、18条支持科技创新等政策措施,精简精炼动态汇编所有利企惠企政策,及时发放企业,坚决防止政策“雾里看花”,落实“繁文缛节”,去年全区奖励补助企业3个多亿,综合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近9个亿。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3家,新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8家,数量居全市最多。

瞄准高端,优化生态筑巢引凤。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效果体现在高端资源要素引进上,去年全区新签约注册亿元以上项目140多项、总量全市第一。首创“海外合伙人+跨境孵化加速平台”引智引技新模式,在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地建立4个海外孵化平台,3个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新引进海内外院士5人、占全市1/3。对拟上市等重点企业进行环保预警指导,避免因行政执法影响发展,连续第6年获“省法治建设示范区”。在全市组织的省级以上开发区满意度测评中,铜山经开区、徐州高新区分列第一名、第三名。

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四个聚集”

记者:下一步,铜山区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需把握哪些着力点?

王维峰:我们将强化“四个聚焦”,实施达标提升、问题整改、作风改进“三项工程”,全力抓好优化营商环境这项要事。

聚焦精准创建提标准,奋力迈向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是企业“用脚投票”的全国大比武。我们将对标国家和省市评价体系开展精准创建、对标找差,制定我区标准更高、措施更严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三个强化”打牢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桩”,努力建成全市营商环境的样板区引领区。强化组织推进,优化工作机构,成立区营商环境达标创建组,统筹抓好指标落实。强化横向对比,所有指标向最高标准看齐,逐个优化提升,力争比别人做得更好。强化企业体验,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千企评机关”活动,将企业体验和感受作为评价的主要权重,好不好让企业说了算。

聚焦政务环境增效能,全力跑出最高速度。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抽调精干人员组建区行政审批局,完善实体综合性政务大厅建设,实现涉批部门进驻、审批事项进驻、一窗分类受理事项“三个100%”,建立一口清导办、一窗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三个一”机制,实行“5+X”预约、错时、延时服务,做到只进一扇门,只进一次门,只问一个人,办成所有事。实施审批服务提速行动,全面推进多图联审、多项联办、三测合一、多证合一、多评合一“两多三合”集成审批服务,建立容缺受理事项清单,年内做到审批承诺时限、不见面审批事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再压缩30%以上,全面实现由“3550”向“2330”接续快进。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延伸,在全省率先建立“不见面审批”试点标准体系,加快实现政务服务一证通办、一照通办、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网上政府。

聚焦问题导向强服务,着力攻克堵点难点。坚持把解决问题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中心工作,继续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实施土地、税费、融资、用工等十大减负担、降成本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在高新区实行企业用地ABCD分类管理。建设“一中心两平台一局”,设立综合性企业服务中心,建立对企业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一口接入、全程介入、一体服务;建设网上公共政策服务平台和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全方位惠企政策“直通车”,做到优惠政策企业早知道、会申报、得实效;解决好招工难和人岗不适等问题;成立区人才局,集中资源力量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全方位服务,年内新引进院士、千人计划专家10人以上。

聚焦工作三问改作风,全面优化发展环境。高标准回答全市民营企业座谈会“三问”,深化不作为慢作为和推绕拖行为集中整治,开展部门服务职能和负责人提效承诺双亮双考,“红旗标兵”和“不满意窗口”双评双促,整合资源筹建5支综合执法队伍,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坚决防止任性执法。加快高新区国家级孵化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等建设,对企业服务坚持做到“有事相助、无事不扰”“说到做到、周到厚道”,着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宜业宜居的社会环境,坚决打赢优化营商环境这场硬仗。

2019-03-14 孙文军 徐守军 吕 浩 ——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委书记、徐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维峰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0475.htm 1 释放营商新动能 跑出发展加速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