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薛秀泓
“乡村振兴,急缺的就是资本。资本下乡,就是撬动乡村振兴的活水,是乡亲们的甘霖。”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带来一份关于《防范资本下乡“热投资、冷农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建议》的议案。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张天任时刻不忘肩负的职责。2018年,张天任走村入户,行走在田间地头,用事实为议案提供有力依据。在走访调研中他发现,一些社会资本在“下乡”过程中暴露出“热投资、冷农民”的倾向。
张天任说,乡村振兴战略,呼唤着一切有利于乡村发展的要素,也呼唤着资本下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全国上下掀起了资本下乡热潮,不仅带动了土地流转,盘活了农业、农村多种闲置资源,还直接促进了农村电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兴旺发展。”
但资本下乡必须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充分尊重农业农村发展规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调研过程中,资本下乡后偏离“三农”轨道,让张天任感触最深。有的工商资本“下乡”后,以发展特色小镇、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名义“跑马圈地”“圈而不种”,变相进行房地产开发。一旦经营不善便出现“毁约弃耕”“资本跑路”现象,既损害了农民利益,又给农村留下诸多后遗症。
张天任提出,要建立严格的“资本下乡”准入和监管制度,把握好“制度槛”“信贷槛”“风险槛”这三道门槛;依靠制度引进良性资本并规范投资方向;完善社会资本补贴激励机制,支持参与设立农村金融机构,并建立严格的利益分享增长机制,确保资本下乡不走偏、农民利益不受损。
“只有农民的日子过得热火朝天了,投资才能真正见效。”张天任说,要不断提高农民知晓参与程度,让农民享有知情权、选择权、表决权、质询权。同时,完善基本生活保障措施,依托本地技校、职校、部门培训机构及下乡企业的力量,加强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推动转让土地农民由体力型逐步向技能型、智能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