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约占深圳市海岸线1/2的大鹏新区,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主阵地”,在广东省率先全面推行海岸线管理“湾长制”,以“三项创新”和“三个实现”落实属地责任,实现海陆统筹,健全多方参与的精细化、智慧化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提升近岸海水环境质量,努力在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和示范。2018年,大鹏湾被确定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创新信息化手段,实现“智慧化湾长”海岸线管理。运用无人机三维航拍建模技术,全面升级海岸带全覆盖式保护与监控,严格监控海岸带健康情况,实现三维空间实景展示和监控。
建设“湾长制”APP运用项目,创新深圳海洋民生智慧服务。一方面,政府部门可视化传递海岸线排污、垃圾情况和生态环境监测等信息,记录“湾长”日常巡查情况,实现“发现问题—信息上报—协调处理”全流程高效透明信息化处理;另一方面,进行海洋科普宣传,为市民提供海水浴场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并预留预约通行、预约入园等服务端口。
创新岸线管理方式,实现“精细化湾长”海岸线管理。在三维空间管理基础上,通过叠加并综合评估深圳市海岸线使用属性测绘信息、区海岸带生态资源现状分布信息以及省市海洋环保规划确定的海岸带保护空间分区等内容,与各办事处、社区行政管辖范围相衔接,将133公里海岸带划分为8大段,细化为18个小段,作为划分海岸带管理责任分区的空间基础,科学合理分段管理。
明确区、办事处两级管理职责。确定“湾长”为海岸线管理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统筹、协调、督促海岸线管理保护相关工作,各办事处为海岸线管理保护的主体责任单位;建立正面管理清单和负面管理清单“两张清单”,针对各段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现状问题,提出各段治理的目标,明确各级“湾长”工作细则,全面提升工作效能。
创新河海协调共治,实现“统筹化湾长”海岸线管理。建立“河长制+湾长制”治水提质新体系。针对近海水环境污染呈交叉复合的特点,摸清辖区范围内河流水系空间分布特征,根据河口空间分布情况对各级“河长”管理河流进行调整,统一“湾长”“河长”管理责任主体和管理体制,压实管护责任,将4条河流的治理延伸至133公里的海岸线治理。
建立“海陆统筹”治理新方式。打破传统的海陆分离管理办法,将“湾长制”所纳管范围涵盖,海陆治理“一盘棋”。新区基本解决生活污水直排入海问题,污水处理率从最初的不足10%提升至97.3%,雨污分流100%,在深圳率先完成消除黑臭水体任务。
(本版图文由大鹏新区综合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