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相依空气清,碧水蓝天沁心扉。这就是被誉为深圳“最美桃花源”的大鹏新区。
近年来,大鹏新区作为深圳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验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对标“四个走在前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加速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即“两山”)的转化,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国字号“招牌”,绿色发展持续释放出生态红利。2018年,新区PM2.5平均浓度降至22.4微克/立方米,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独立评价以来逐年攀升并始终在全省127个县级单元中排名第一,生态环境各项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生态城市标准;在加快产业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2亿元,增长6%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万元,增长8%;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排名全市第一,成功获评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相关改革荣获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提名奖”。
突出三大优势
奋力担当绿色发展排头兵
大鹏新区位于深圳东南部,三面环海,辖区面积60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295平方公里,约占深圳市的1/6;海域面积305平方公里,约占深圳市的1/4;海岸线长133公里,约占深圳市的1/2,近岸水质100%达到国家Ⅰ类标准。
突出体制机制优势,打造改革创新亮点。作为唯一不考核GDP的深圳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验区,参照国际生态建设先进案例,开展新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中期评估,剖析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突出问题,不断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点”“面”结合打造改革创新亮点,打造湾区生态文明建设品牌,获评“深圳市2018年十大改革”。中央深改办《改革情况交流》在《深圳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经验做法》中重点介绍了大鹏新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探索。
突出生态优势,加快推动绿色发展。依托山海资源优势,聚焦“生物、海洋、旅游”三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区成立以来,累计淘汰转型低端企业超过建区之初工业企业总数的70%。2018年,成功将南澳打造成为深圳市首个无工业小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建区时的8家增长到33家,市级以上各类企业科技创新平台达21个,较建区之初增长了162.5%。农科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团队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新区企业首次获得深圳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突出区位优势,加快实施生态产业化。充分发挥新区处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区位优势,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式,推动生态产业化与当地经济转型、产业发展紧密挂钩,率先在国内探索一条发达地区生态产业化的具体实施路径。其中,滨海生态旅游业加快发展,新区入岛旅游人数由成立之初的698万人次增长至1079.9万人次,增长54.7%;旅游收入由24亿元增长至52.9亿元,增长120.4%。
健全生态机制
创新推出“绿色新政”
“利用好大鹏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大胆先行先试,率先探索实践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创新举措,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是大鹏应有的担当。”新区党工委书记王京东表示,“新区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中,对标寻找差距,深度研究对策,为新区下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方向,确定路径。”
大鹏新区探索和创新体制机制,构建以生态产业化为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制度体系,形成了“5+6+5”的改革成效,全力打造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大鹏样板”,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破题探路,全面引领高质量“美丽大鹏”建设。
起步早,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五大生态文明体系。大鹏新区坚持生态立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攻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2015年编制《大鹏半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2020)》并出台具体实施方案,通过实施47项改革举措,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通过近3年来不断创新探索,初步构建了以量化评估为基础,以宣扬生态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生态文化体系,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及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五大制度体系”。
立标杆,突出先行先试,六大落地成果凸显成效。2015年以来,大鹏新区率先实施16项全国先行先试的亮点改革举措并成效凸显。其中,率先推出全国首张“编实”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完成2015年度~2017年度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并编制负债表,为编制《深圳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技术规范》提供样本,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提供经验;率先探索建立生态环保监管执法体制,解决了生态资源环境执法领域多头管理、统筹协调不足的问题;率先构建全国首个湾区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完成2014年度~2017年度生态文明综合指数的核算,核算结果总体保持优等;率先开展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生态审计,出台《大鹏新区区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生态审计制度》和《大鹏新区区管领导干部生态审计实施细则》,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制度模式;制定《关于大鹏半岛保护与开发综合补偿办法》,直接受惠原村民1.6万人,货币化生态补偿探索和实践领跑全国,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肯定。成功打造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平台,举办全国首届“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大鹏策会”;培育全国第一家珊瑚保育品牌“潜爱大鹏”,主办“第二届中国海洋公益论坛”,汇聚国际知名海洋环保基金会与国内海洋环保公益基金首次在中国共同探讨打造海洋公益品牌。
再深化,聚焦重点领域,五大改革项目亮点突出。2018年,大鹏新区聚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进一步打造改革的特色和亮点项目,重点推进五大亮点改革项目。率先建立自然资源开发使用成本评估机制,为自然资源资产监管、开发利用、项目落地、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提供科学支持和决策支撑;建立大鹏半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为区域环境管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依据;率先创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所,积极破解环境损害诉讼中取证难、鉴定难、诉讼难等难题;率先开展大鹏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研究,创新构建了海陆统筹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定期评价体系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率先创新设立大鹏半岛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基金,建立了“政府支持+社会参与+专业运作”的生态文明建设创新机制。
以人民为中心
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新区党工委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高质量“美丽大鹏”建设,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质效双升。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大鹏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质增效。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指数)、空气质量优良率、海域功能区水质连续多年保持全市第一。2018年,新区主要河流和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并在深圳市率先提前3年半完成黑臭水体治理任务,污水收集处理率从建区之初的不足10%提升至97.3%;森林覆盖率长期稳定保持在76%以上,南澳办事处森林覆盖率达到84%,荣获广东省首批“广东省森 林小镇”。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不断提升,公众对生态文明知识知晓度为90.96%,满意度为91.16%。
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新区成立以来,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由建区之初的27%提高到40.5%,累计淘汰、转型低端企业204家,超过建区之初工业企业总数的70%;接待游客人数及旅游业总收入分别突破1千万人次和5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GDP比重达69.2%,居全市领先水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通过率连续6年居全市前列。2018年,新区155家股份合作公司总资产同比增长15.3%、净资产增长20.5%;股东人均集体分配收入首次突破1万元,同比增长26.8%,约为建区初期的2.9倍,社区股民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民生质量福祉日益增进。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8年,九大类重点民生和公共安全支出58.7亿元,同比增长23.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86%;启动45个社区公园、花漾街区、街心花园建设,推进39个城中村综合整治任务,总体形象进度排名全市第二;全区25个社区100%成功创建省级宜居社区,公众对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从82.87%上升到91.16%。
教育事业方面,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大鹏实验幼儿园等8所学校、幼儿园建成使用,学位数、千人学位数较2012年分别增长57.1%、40.2%。与人大附中合作举办人大附中深圳学校,仅用一年七个月时间即开学招生,创造了合作办学的深圳速度。2018年,新区普通高中上线人数及上线率均创新区成立以来最佳,公办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通过率达100%;深圳市首个红军小学落户大鹏,幼儿园规范化建设、公办中小学午餐午休、学校食堂提A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学习型社区比例位居全市前列。
医疗卫生方面,成立深圳市首家区域精神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深圳市大鹏人民医院项目开工建设,新区十类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满意率分别达79.7%、99.8%,医疗行业服务公众满意度持续位居全市第二。引进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艺教授儿童神经专业团队,实现“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新区公立医院全覆盖,千人床位数同比增长10.2%。
生态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创建深圳市首个“治水提质巾帼专家志愿服务队”和“儿童友好自然研习径”,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市民第一课”“大鹏自然童书奖”“自然学校”等大鹏特色的生态文明特色活动,打造“守护美丽海岸线”“潜爱大鹏”珊瑚保育活动等生态文化品牌,深圳海洋博物馆已确定落地大鹏新区。年度“文化惠民工程”“文化超市”等项目全面覆盖社区,大鹏所城整体保护项目二期工程被列入市年度重点工程,大鹏所城领衔的粤港澳大湾区明清海防文化正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展现大鹏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的纪录片《秘境七娘山》在央视播出;2018年“潜爱大鹏”荣登“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节目”《直播中国》深圳篇,并获得年度环保大奖;特色项目“金沙湾蓝极国际水上运动中心”“中国杯帆船赛”分别被评为“2018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体育旅游精品景区”“2018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大鹏文化季”获评“全市百佳市民满意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