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叶仕春
深圳女性文化沙龙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是什么使其活力四射、持续8年之久而品牌更加亮丽?是什么让其如此受“龙粉”热衷追捧?
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正值全国两会召开之时,记者在此期间采访了深圳女性文化沙龙相关负责人。沙龙秘书长汤庭芬博士认为,沙龙的活力与长效,除了得益于深圳市委宣传部、市妇联的支持及沙龙自身的改革创新之外,重要秘诀就是做到了“滋养心灵,幸福你我”,最大程度满足深圳女性的文化需求。
凸显特色创新
坚持文化引领
深圳女性文化沙龙是由深圳市妇女联合会、深圳市妇女发展研究会、深圳市福尔泽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资助的公益文化活动。正是这一体制机制决定了沙龙独特的生机与活力。
着力打造全新文化品牌。沙龙坚持以“弘扬‘四自’精神,融汇古今文化,提升女性素质,推动性别平等,共创社会和谐”为宗旨,以“关注社会热点,促进女性发展”为主题,突出针对性、开放性、探讨性、前瞻性。沙龙邀请各界名流学者担任主讲嘉宾,采取演讲、辩论、交流、分享等多种形式,进行思想交锋、情感交流、文化交融,努力打造女性心灵家园和深圳文化品牌,为文化深圳、和谐深圳、幸福深圳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打造全新文化品牌。
探索“走出去”新路。2018年,沙龙与民间组织深圳市诗书礼乐研究会以及深大美术馆开展互动合作。沙龙由传统室内走向室外、走向大自然,让观众在园博园的潮汕民居中品味草木中的诗词之美;走进美术馆,现场感受女性油画家不同的风格与派别。两场进基层的沙龙活动因形式新颖,现场人气火爆,为沙龙与社会各界实现资源共享、合作互动打开了一扇大门,探索了一条新路。
注重拓展、甄选优质嘉宾和活动主题。沙龙深度调研深圳女性文化需求,广泛联络社会各界,并通过推荐、自荐、主动邀请三者结合的方式甄选优质嘉宾,着力挖掘本土嘉宾资源。综合考虑嘉宾所擅长的研究方向、女性的实际需求、当下的热点后,策划确定沙龙主题。“每次沙龙活动都让人惊喜,大部分都是我喜欢、关心、期待的话题。这个节目总是能精准定位,让来到深圳的女性朋友找到一种提升自我、与外界沟通学习的渠道。”黄埔中学教师刘丽静深有体会。
融合传统与新媒体强化宣传。对外宣传上,除海报、折页、短信等传统方式之外,一方面,借助市妇联深圳女声微信公众号对沙龙预告扩大宣传;另一方面,推动嘉宾与沙龙深度链接互动,借力嘉宾个人影响力、嘉宾的粉丝群体宣传传播。还采用微信互动吧、微博、网站链接视频等形式,让不能亲临的市民可以直接观看并参与互动,进一步扩大了沙龙的辐射效应。深圳市妇联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与现场参与,也大大提升了沙龙在高知、高端女性中的影响力与口碑。
形成共识共享共赢格局。沙龙多年的实践不仅得到“龙粉”认同,也得到嘉宾专家们的高度肯定。有的嘉宾参加活动后深有感慨,对沙龙规范而轻松的流程、深度策划宣传、公众参与分享、现场活跃氛围表示赞赏,认为沙龙与其他类似活动相比显得有深度、有个性、不同质,通过活动开阔了视野,收获了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汤庭芬高兴地告诉记者,深圳女性文化沙龙创办至今,获得了很多荣誉:2012年获深圳市关爱行动十佳创意奖,2013年获首届深圳市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团体奖,2013年获深圳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优秀组织奖,2016年获全国全民终身学习品牌活动奖。不久前,在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全年资助的200多个项目中,沙龙成为100个精选项目之一;在其发起的2018年度市民最喜爱的基金项目评选活动中,沙龙票居第二。
紧贴女性需求
提升文化品位
2018年,沙龙不断探索,紧贴女性生活,提升文化品质,坚守“从文化中来,到未来中去”的方向,结合女性成长道路上的现状,用多元文化引导女性不断学习、自我发展。在此过程中,沙龙不仅注重提升层次、品质、文化内涵、思想深度,更侧重在文化、艺术、生活方式上带给女性更多收获。
记者了解到,沙龙2018年共举办19场活动,近万人次现场参与,直接受益。四大板块内容多视角、多元化、多功能,覆盖了深圳女性多层次的精神和文化需求。
——关注女性成长,丰富女性生活。知名作家、《花城》杂志社首席编辑林宋瑜女士,与著名文化学者、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凤亮先生,做客2018年首场深圳女性文化沙龙。他们同台共话“新时代女性的超越与持守”,向内发现自身潜能、向外探索各种可能性,引领新女性实现平和自在的生活方式。
著名文化学者、中国当代最优秀文学批评家之一、小说家、同济大学教授、博导朱大可先生,与优秀青年学者、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文学博士张晓红女士,对话第100期深圳女性文化沙龙,讨论“新世纪女性欲望的公共表达”,探索用严肃的态度对待女性欲望的公共表达。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党组书记、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以忱先生主讲“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与女性分享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为人处世、修身养性、提升自我。
知名形象礼仪老师、央视《星光大道》栏目组特邀形象设计师李依依女士,与文化学者、著名语言学家林伦伦教授,共话“优雅,穿透岁月的美丽”,受到热情点赞。
——以精湛人文艺术提升事业和生活品位。知名作家、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学先女士,与深圳大学领军学者、博导、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姜安教授,同台共话“经典文学中婚姻与爱情的错位”。从《安娜卡列尼娜》《茶花女》和《简爱》等外国名著中感知经典魅力的同时,探寻爱情与婚姻的位置,找到爱的正确打开方式,体会爱与被爱的滋养,引领女性更贴近幸福情感。
著名表演艺术家、深圳市知否读剧社社长李绍琴女士,与知名主播、深圳交通广播副总监杨文先生联袂分享“魅力无穷的读剧艺术”。他们精选中西方经典文学作品,通过讲演结合、现场示范读剧艺术这一全新阅读方式,立体展现阅读的魅力,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深圳市青年摄影家协会主席文建军先生与知名花艺师、日本小原流花道准教授雷琳娜女士做客沙龙,分享“摄影、插花与生活美学”。
资深法律人、法官朱珠女士,与青年才俊、邵鹏教授做客沙龙,共话“梦回红楼——探秘金陵十二钗的文化符号”,带人走进大观园,了解《红楼梦》里十二钗文化符号的意义,揭开钗黛合一之谜,引领都市人回归当下,思考人生意义与文学情怀。
——关爱身心健康,传播慈善公益。知名心理专家、深圳市心理健康行业协会秘书长黄凌谊女士,对话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深圳市人才集团董事长幸辉先生,分享“走出抑郁症,活在阳光下”。从专业而实用的角度为人开出抗抑郁的自救妙方,从治病到医心,帮人清理“心霾”,以更阳光乐观的思维,拥舞生命的美好。
运动健康专家、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赵之心先生与妇科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周晓梅女士对话“女性健康运动与生命智慧”,获得现场听众阵阵掌声。
知名民营企业家、深圳越众投资控股董事长应宪先生,对话市人大代表、央视《法律讲堂》主讲人郭丽女士,共同研讨“亲情,爱情,绝情——探寻抗战老兵背后的女性故事”,让人听后意犹未尽。
——赋能创业创新,倡导快乐生活。创业导师、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执行院长、留美博士杨艾琳女士与“东鹏特饮”创始人、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木勤先生对话“新时期企业家精神与领导力提升”,通过剖析中外典型企业案例,深度挖掘优秀企业家精神特质,激发企业家、创业者们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高的智慧应对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深圳市公安交警局局长徐炜先生,与著名主持人、深圳交通广播监制田雨女士,同台共话“做快乐行走的都市玫瑰”,通过大量案例,阐释文明交通的重要性。
开放的平台,精美的选题,奔放的演讲,碰撞的观念,快乐的分享,让彼此贴近时代,丰富心灵,彰显着文化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演讲对话嘉宾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国度,无论是专家学者、文化名人、优秀企业家,还是普通百姓,都可以同台享受文化,感悟生活,追梦人生。沙龙创办的初心在此过程中得以不断提升。
追梦新时代
展望新征程
沙龙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的一年,沙龙将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粤港澳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重大历史机遇,努力把沙龙打造成女性素质教育的领导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着力打造“四个一”女性文化工程。即办好一个系列公益沙龙,创办一个社团组织,建立一所社会学院,举办一场国际峰会。具体而言,以高品质的活动进一步提升沙龙的社会影响力,提升沙龙品牌价值,凝聚各界女性力量、资源与智慧,成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女性社会大学;适时推出十大“龙粉”评选活动,给予当选者有机会登台担任对话嘉宾等奖励;探索将沙龙内涵系统化、板块化、社会化,满足并衍生沙龙后续的需求与服务;举办首届深圳国际女性文化发展峰会,邀请国际杰出女性代表进行演讲、研讨,开阔视野、把握趋势,打造女性文化国际品牌。
主题设置上有新突破。根据新时代、新女性、新特点,沙龙主题设置上要有新的突破。通过深度调研,多层次多维度了解社会各界女性的需求,针对女性当前职场事业发展提升、婚姻情感、家庭教育、身心健康、创业创新、生活美学等状况,帮助女性提升自我能量与超越自己,把握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充分发挥文化的强大功能,让新女性在新时代有新作为。
自身建设上要创新求变。建立嘉宾库,深度挖掘嘉宾资源,请嘉宾介绍嘉宾,开发二次资源。对于有影响力、受到大家欢迎的嘉宾,策划出新命题、新概念、新组合,实现良性循环,优中选优。加大多媒体宣传与推广,建立大数据库,提升沙龙现场品质,扩大沙龙效应。多方挖掘本土元素,让更多深圳优秀女性、深圳名人登上沙龙的舞台讲述和深圳一起成长的故事。
深化活动方式和成果转化。沙龙要将文化的福利送到女性最需要的地方,走进基层,走进校园、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让女性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沙龙创办8年109期,积累了大量的文化资源,今后将加强梳理挖掘,成果转化,整理有价值的资料,形成系列文创产品,影响更多女性成长与发展,为繁荣女性文化做出新贡献。
(本文配图由深圳女性文化沙龙组委会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