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春丽
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文艺界全国政协委员许鸿飞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重要讲话,既兴奋又深受鼓舞。
会后,许鸿飞委员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谈到今年提交的《关于设立金湾奖——粤港澳大湾区艺术奖的提案》。
许鸿飞委员说,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已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2月18日,万众期待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并提出共建人文湾区,塑造湾区人文精神。对此,大家要看到,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必须强化文化因素的支撑,用文化的交流、交汇和交融增强湾区人民认同感和自豪感。
谈到“金湾奖”设立的可行性分析,许鸿飞委员说:“我扎根于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从事雕塑创作30年,一直关注着这片土地的生长和呼吸。5年来我和团队走遍世界五大洲30多个城市,向世界传递着中国雕塑艺术家的声音,受到无数外国朋友的喜爱。我深深感受到,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艺术家要走出去,让世界关注你、了解你、热爱你。这不仅会向世界传达中国的声音,还有益于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
许鸿飞委员坦言,在外访问时,很多外国人好奇我们来自哪里,当说出广州的时候,他们一脸茫然。大湾区的11个城市,有的国际知名度高,比如香港和澳门,大部分城市还是弱一些。
目前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各有一些叫得响的文化品牌,比如深圳文博会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2004年首届举办以来已经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文化产业博览会;举办两年的广州文交会是广州全面整合现有重要的文化会展资源,旨在打造具有“文化广交会”影响力的文化产业交易平台和文化品牌;已经举办6届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水平最高的艺术博览会,被誉为“世界艺博会”。
许鸿飞委员认为,这些“盛会”更偏重文化产业的交易,偏重文化作品的展示。未来,我们需要一个由政府驱动,民众参与的文化赛事,通过赛事集聚湾区人民智慧,通过主题引导创作生产,从民间发掘更多文化精品、文化创意、文艺人才,从而打造一个文化艺术界的“奥斯卡”,进一步提高湾区居民文化素养与社会文明程度,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
为此,许鸿飞委员建议:设立金湾奖——粤港澳大湾区艺术奖,两年一届,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枢纽地带——珠海港珠澳大桥人工岛设立永久会址(场馆),会展内容可以先从雕塑、玉器、民俗等领域逐步展开。
对于这个奖项的设立,许鸿飞委员介绍,第一是启动。先向社会征集一个吉祥物或者LOGO,把金湾奖的概念大力推广出去。金湾奖的奖杯可以参考奥斯卡的小金人、世界杯的大力神,设计一个可以流传、符号化的作品,形成一个IP。
第二是各城市接力。本提案最大特点就是把大湾区11个城市一起发动起来。作为金湾奖大赛前期准备工作,11个城市每月启动一个艺术门类比赛,比赛细则细类由各城市自行研究确定发布,如表演类项目建议设初赛复赛。主题建议是国庆70周年、我爱大湾区等。各个城市各自做好组织和统筹工作,便于策划招商筹办。珠海市做好金湾奖永久会址(场馆)的落实。
第三是统筹。需要有一个较高层面的机构设立组委会统一协调推广督办把关,各个城市具体承办的机构作为分组委会。
第四是推广。统一宣传+各自宣传相结合。整体作为一个项目包装推广起来会形成比较大的声势,大湾区各城市媒体均需要在活动期间落地做相应配合宣传。推广需要同时在主流社交平台上进行。
第五是评选。评选方式可以是专家评委专业评定+网络票选人气奖相结合。
第六是展示与开发。全部比赛结束后,颁奖晚会可以在央视平台直播,精品展演在境内外各举行一次,汇集优秀作品,免费向公众开放。适合包装的优秀作品可以出书、出画册、光碟、文创产品进行反复开发,作为大湾区文化交流的礼物送给国内外友人等。
第七是用名人促品牌。设立年度最有影响艺术家,比如考量在国内外办展,媒体报道、以自身作品传递中国文化等。对文化领军人物的文化品牌,加强扶持。
第八是组建“粤港澳大湾区雕塑联盟”。雕塑作品很容易形成地标城标符号,联盟可组织策划大湾区区域雕塑家的雕塑作品展览,拟两年举办一届。借力国家推动大湾区发展战略规划,搭建具有持续影响力的文化展示平台,打造国际化高标准精品文化品牌。
第九是设立永久会址。比赛结果要借助湾区中西文化长期交汇共通的综合优势,在大湾区建立一个展示中华优秀艺术和文化的窗口,增强中华文化的辐射力。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枢纽地带——珠海港珠澳大桥人工岛设立永久会址(场馆)。
许鸿飞委员强调,通过设立“金湾奖”,设置永久会址场馆,能够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大文化平台,由此发挥文化引领作用,体现大湾区的综合实力,促进湾区文化和经济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