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区域观察

三种“色彩”描画区域发展新图景

长江经济带11省市加快推进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高品质发展、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依托黄金水道,加快“走出去”

□ 何欣荣 王 贤 韩 振

最新统计显示,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2018年共实现生产总值402,985.24亿元。在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11省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地方两会上纷纷提出新的举措,其中金、绿、蓝三种“色彩”尤为引人关注。

挺起“黄金水道”

近期,统计部门在湖北武汉召开的长江经济带发展统计监测协调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发布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统计监测2018年度报告。报告显示,经初步核算,长江经济带沿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1省市,2018年共实现生产总值402,985.24亿元。

在高质量发展上率先突破,是长江沿线各省市的普遍追求。在长江中游的湖北省鄂州市,全球第四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

湖北省人大代表、鄂州市市长刘海军说,鄂州货运机场项目有利于湖北省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贸易连通,积极抢占全球航空物流发展制高点。

长江生态、长江旅游、长江航道……在今年的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长江”出现了13次。根据报告,今年重庆将推动落实长江黄金水道优先过闸机制。紧扣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目标,推动资源优势、品牌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重庆市政协委员黄兵说,重庆要加快推进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高品质发展,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千年美景,焕发新风采、展现新魅力。

提升“绿色含量”

坐拥长江152公里岸线、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2/3的水面,承担着“一湖清水入江、一江清水东流”的重大使命,江西省九江市新春第一场重大会议瞄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

江西省人大代表、九江市市长谢一平说,今年九江将按照“堤外绿化生态带、堤内园林景观带”的要求,打造“最美江岸线”升级版,预计总投入将达到100亿元。

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需要上下游一盘棋。云南省水利厅厅长刘刚说,地处长江上游,今年云南将坚持“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扎实做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组织开展入河排污口等专项检查。

地处长江下游的江苏,沿江分布有南京、苏州、无锡等8市。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华说,8市经济总量占江苏的80%,全省80%的生产生活用水也源自长江,保护好长江生态环境对江苏至关重要。

刘华认为,保护长江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靠某个部门、某个城市“单打独斗”,需要构建长江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检察协作平台,统一司法尺度,在解决实际难题上形成合力。

奔向“蓝色大海”

万里长江奔腾入海,借助黄金水道的优势,长江沿线各省市正在积极扩大开放、加快拥抱世界。从长江上游的重庆到长江入海口的上海,我国12个自贸区中,有5个位于长江经济带,为扩大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

根据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一年“渝黔桂新”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开行657班,中欧班列(重庆)开行超过1000班,“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在重庆无缝对接。

贵州省政协委员闵江涛说,贵州地处西南腹地,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加大对外开放。今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表现出抢抓发展机遇的强烈意愿。“一方面要依托黄金水道,加快‘走出去’;另一方面也要主动引进新理念和新技术,培育新兴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

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今年上海将深化自贸区制度创新,进一步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功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的市场要素配置枢纽。

城乡协调,不仅是改善农居环境,更重要的是重新认识和发现乡村的价值。在崇明的仙桥村,令人眼前一亮的乡村体验和文化氛围正在形成,成为上海乡村建设“有风貌更有韵味,要颜值更要气质”的典范之一。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秘书长邵启良表示,将积极用好上海广袤的农村地带,发展都市农业。“采取多种路径、多种模式,走出适合当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从美丽公路到美丽乡村,从产业兴旺到重塑乡风文明,从生态补偿到农村土地改革,从“多规合一”到户籍制度改革……从面子到里子,如今长三角城市与乡村的界线正逐渐模糊。

模式之变

要蓝天还是要票子?要碧水还是要发展?曾经“鱼”和“熊掌”难以兼得,如今情况却发生了改变。在“水晶之都”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贯穿城区的东溪水质清澈,偶尔还能见到野生石斑鱼的身影,沿线绿地公园成为百姓散步、健身的好去处。

然而在5年前,东溪沿线曾有水晶加工厂几百家,废水废渣直排河道造成严重污染,水质发白散发恶臭,百姓对“牛奶河”怨声载道。浦江地方政府和百姓醒悟过来,再也不能“住在垃圾堆里赚钱,躺在医院里花钱”。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全部关停,符合条件的搬迁到统一规划和排污处理的园区,持续3年时间实现了生态重建,产业也获得了转型升级。

在长三角,“两山”理论深入人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共识,连地处浙西南山区的丽水也走上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路子,更多“叶子变为票子”。

被称为“秀山丽水”的浙江丽水不乏景宁惠明茶、庆元香菇、遂昌菊米等农产精品,但多年来“养在深闺无人识”。借鉴国内外可持续农业管理和评价标准,丽水打造农业区域公共品牌“丽水山耕”,一大批农产品凭借“生态优势”走出深山,走向全国。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卫东介绍说,通过畜禽粪污治理、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回收、水生生物保护等农业绿色发展5大行动,安徽全省化肥使用量、农药施用量连续3年实现负增长,农业发展方式正在变“绿”。

没有体制机制改革的支持,绿色发展难免沦为“空中楼阁”。“全面启动规上服务业企业、开发区、特色小镇、小微企业园的亩均效益评价。”2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倒逼各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上质量更高、效益更好、污染更少的绿色发展之路。不约而同,上海、江苏、安徽的报告字里行间也都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

新的一年,上海将再淘汰落后产能1000项,低效建设用地减量15平方公里;江苏表示要综合应用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标准,引导退出低端低效产能,依法依规退出落后产能,进一步压减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过剩产能;安徽将退出煤炭过剩产能165万吨,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

长江口,一只、两只、三五只……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江豚在水中腾跃。从早前长江中游的洞庭湖、鄱阳湖,到如今长江口的崇明东风西沙水域,专家认为,江豚重现长江入海口,是“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全面禁捕”“从严查处各种非法捕捞”等长江经济带全流域共抓大保护的成果。

2019-02-27 长江经济带11省市加快推进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高品质发展、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依托黄金水道,加快“走出去”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9870.htm 1 三种“色彩”描画区域发展新图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