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甘肃:公共资源交易“看得见”“摸得清”“管得住”

实行平台“四零服务”和信息“全网公开”,营造良好公共资源交易环境

□ 本报记者 付朝欢

“以前办理项目进场交易登记,要跑好几趟,前后需要好几天时间。现在只需在网上输入项目信息,1小时内就能完成登记。”在兰州新区刚刚办理招标项目交易登记的中招国际招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文春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这背后,是甘肃省聚焦企业关切、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着力营造良好公共资源交易环境的不懈努力。

“四零服务”为交易提速增效

2018年,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局着力推进“四零服务”(平台交易进场“零门槛”、交易过程“零拖延”、交易环节“零障碍”、交易服务“零距离”)和信息“全网公开”,有效减少了工作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强了平台服务功能、促进了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为了解决进场交易中的“堵点”问题,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局拆除了市场准入门槛,建立平台服务清单,取消了纸质材料和前置条件,取消重复核验,市场主体进场交易只需在线提交申请,实现了交易进场“零门槛”。如今,网上办理业务率达到90%以上,彻底打开甘肃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准入大门。

同时,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严格落实限时办结制度,要求工作人员受理业务时,必须即时完成,系统将根据办理情况,自动提示、自动预警,工作人员每一步办理操作、每一项服务事项全部公开,通过加强内控管理与见证,倒逼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以往企业面临的多头找部门、办业务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甘肃全面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四办改革,打通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主体信息平台通道,实现了项目信息在线共享、主体信息在线查询验证,市场主体只需输入项目编号,项目全流程信息在线一览无余。

在具体交易过程中,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局通过打造阳光招标采购平台,推动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等措施,实现了电子化交易,并利用手机APP、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等媒介,将交易信息实时发送给相关市场主体,实现“零距离”服务。

“全网公开”让交易更规范透明

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局有关负责人坦言,国家调整必须招标标准限额后,市县基层出现了对标准限额以下项目“放下来”却“接不住、管不好”的问题,许多小型项目,尤其是扶贫、涉农、教育等项目迟迟落不了地。

据介绍,2018年,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局组织研发了阳光招标采购平台。平台正式上线以来,交易项目成倍增长,平均每个项目仅需4个工作日即可完成交易。与此同时,平台系统流程、操作标准全省统一,全流程在线交易、信息公开、全程留痕,实现了市州、县区扶贫涉农等小型项目的招标采购全过程阳光透明,保证了限额以下项目资金不游离于监管之外,缩减了招投标领域腐败现象滋生的空间。

针对交易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全面等问题,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局制定了《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公开目录》,共梳理出11大类62分项472小项公开信息,在全省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统一执行,市场主体可在全省任意一个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网站查询相关信息,推动了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此外,还将信息公开专栏与电子见证投诉系统、大数据平台、电子监管平台功能相融合,充分发挥各类平台系统功能特性,对进场项目交易全过程进行见证记录、自动预警、自动分析,有效规范交易各方行为。

就市场主体而言,可通过“社会监督”栏目,对全省各级公共资源交易流程、项目交易、平台服务等问题进行投诉和建议,系统自动发送短信,提示相关部门及时处理,处理过程和结果全部公开,并定期向相关行业部门反馈,通过全流程信息公开倒逼公共资源交易公开透明廉洁高效。

“减”“降”“增”“促”成效初显

甘肃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四零服务”和信息“全网公开”,基本打通了企业关注的“堵点”“难点”问题,还形成了“减”环节、“降”成本、“增”服务、“促”规范等积极成效。

——“减”环节,减少平台的存在感。通过平台“四零服务”,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局将过去项目入场“三步并为一步走”,拆除12个流转环节,取消8类纸质资料,市场主体基本实现了“零跑路”“不见面”交易。2018年仅省级平台共受理完成各类项目4255宗,同比上涨11.45%,交易效率大幅提升,要素资源自由流动。

——“降”成本,降低交易制度性成本。通过推进全流程电子化、远程异地开评标、专家资源共享、免费网上下载标书等措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据透露,仅免费网上下载标书一项措施,就可为2018年来甘肃投资的116,536家企业节省近5800万元的标书成本,有效激发了各地企业来甘肃投资的积极性。

——“增”服务,增加企业的获得感。通过信息全网公开共享,交易过程更加透明阳光,目前平均每天有近2万余人查询访问,后台留言满意度达到90%以上。同时,结合工作实际,搭建CA互认平台、阳光招标采购平台、大数据平台等,进一步优化线上线下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了市场主体的满意度。

——“促”规范,促进公共资源交易规范有序发展。通过搭建阳光招标采购平台不仅促使项目加快落地,激发基层干部“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动力,也保证了限额以下项目资金不游离于政府监管。同时,通过搭建见证投诉系统,形成项目交易日志和电子档案,2018年共完成见证记录74,689条,系统有效预警32次,网上办理投诉质疑53起,真正实现了让交易“看得见、摸得清、管得住”。

2019-02-22 付朝欢 实行平台“四零服务”和信息“全网公开”,营造良好公共资源交易环境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9678.htm 1 甘肃:公共资源交易“看得见”“摸得清”“管得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