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孙 俨 魏 东
近几年,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一直是多级人大代表关心的热点问题。
在日前召开的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山东省人大代表、民盟烟台市委主委梁辉就提交了“关于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尽快启动蓬长跨海试验工程”的建议。
有必要先行试验
记者了解到,渤海海峡跨海通道1992年由魏礼群、柳新华、戴桂英、宋长虹等专家最早提出,并持续研究论证至今。该项目的基本构想是:利用渤海海峡的有利地理条件,从山东蓬莱经长岛至辽宁旅顺,以海底隧道或隧道、桥梁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公路和铁路结合的跨越渤海的直达快捷通道。
梁辉认为,长距离跨海通道规划建设运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广、技术要求高、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为了科学决策,确定最优工程方案,有必要先行进行试验工程建设。
梁辉告诉记者,启动蓬长跨海试验工程可以为大通道建设取得宝贵的建设经验和科学试验数据,将大通道建设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为大通道建设服务,成为大通道永久的服务通道和安全保障。蓬长跨海试验工程先期建成运营,将加快长岛开发开放,扩大长岛发展空间,促进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
对于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先期建设蓬长跨海试验工程,可以牢牢掌握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提前放大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具体而言,有利于山东省及早开展以通道为载体的产业、交通、区域等规划和布局,抢先占领产业、经济发展制高点,强化山东省的区位优势,提升山东省的战略地位。这是山东省发展战略纳入国家层面、进入国家决策的最佳结合点,也是最佳“突破口”。
对于烟台市及胶东半岛地区的发展来说,启动蓬长跨海试验工程也是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这项工程预示着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即将实施,烟台市、胶东半岛地区将成为山东省无可替代的增长极,烟台市及跨海通道沿线相关地区将产生显著的集聚效应,促进胶东半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建设条件已具备
据梁辉介绍,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研究、规划和建设。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多次向全国两会提交议案、提案,建议加快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规划和建设。截至去年,该项目连续第11次成为全国两会热点。由此来看,尽快启动蓬长跨海试验工程具有良好的政治背景、社会条件和舆论环境。
从工程技术方面来看,蓬长跨海试验工程也已基本具备建设条件:一是蓬莱到长岛直线距离仅7000米,地理、地质条件相对优越,海洋环境等自然条件有利于工程建设,施工难度较低。而且工程线路及途经区域、海域全部位于烟台市境内,协调成本较低。
二是目前国内外桥梁、隧道技术已十分成熟。我国以港珠澳跨海大桥为代表的大型跨海工程的竣工,不仅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也为蓬长跨海试验工程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技术支撑。
三是蓬长跨海试验工程规模较小,投资金额为数十亿元,以山东省和烟台市的经济实力,可以胜任工程的资金需要。同时,可以参照国内外已有跨海工程建设经验,采用多元化投融资模式运作,取得良好投资回报和经济效益。
及早做前期准备
梁辉谈道,蓬长跨海试验工程将不仅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还将创造多个第一。例如,世界上第一个真空管道运营线;世界上第一个跨海真空管道线;世界上第一个水下桥;世界上第一个速度突破600千米/小时的地面交通线;我国最长海底隧道。
记者了解到,目前,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已纳入《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以及山东省“十三五”发展规划、《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35)》、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等多个国家和地方文件,明确要加快推进规划、建设。
梁辉认为,蓬长跨海试验工程启动建设的时机成熟、条件优越,应及早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尽快规划和建设,争取用3年~5年时间建成并投入运营。
首先,由山东省有关领导挂帅,省有关部门和烟台市成立蓬长跨海试验工程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工程的组织领导,尽快做好规划设计、方案比选、资金落实、问题协调,落实工程时间表和路线图。
其次,围绕地质勘探、投入产出、投资融资、综合开发等工程实施的重大问题,分解事项,落实任务、责任、时间、经费,全力推进。
再次,做好蓬长跨海试验工程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规划、建设、施工、管理的衔接工作,避免发生冲突,造成不应有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