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基地

近两年,纯电动汽车的研发生产在合肥进入全面爆发阶段,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成为合肥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 郜 征 王 瑶

□ 本报记者 华 铭

2019年1月29日,是“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开启汽车机械时代整整133年。而在前一天,1月28日,坐落于安徽合肥经开区的江淮汽车最新纯电动车型iEVS4正式开启预定。

起步于公元4世纪的石油钻探,1846年进入现代技术利用层面,又于155年后,在汽车这一载体上,逐渐被新的能源电力替代。

截然不同的时间片段,组成汽车工业的百年历史。在这些片段中,下一个百年,已悄然展开。

研发生产全面爆发

江淮汽车新款纯电动车型iEVS4的最大亮点在于,60公里/小时等速续航里程可达530公里。这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是最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力,也是国内纯电动汽车中,目前续航里程最大的车型。

这样的新车上市,对于江淮汽车来说,最近几年已是常态。几乎一年发布一款新的纯电动车型,江淮汽车至今已累积了8代车型,成为我国纯电动汽车产品线最为丰富的车企。

2018年12月15日,同样坐落于合肥经开区的蔚来汽车,在上海发布了第二款纯电动智能SUV车型ES6;2018年5月25日,江淮汽车与德国大众汽车联合研发的首款纯电动轿车思皓E20X,在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亮相……回顾近两年,我国纯电动汽车的研发生产,在合肥进入全面爆发阶段。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2019年1月14日,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9.9%和61.7%,预计2019年会进入快速增长期。

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世界的合作也快速推进,与西方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2018年11月,江淮汽车、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西班牙与其最大的车企西雅特公司三方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2018年12月10日,在合肥经开区,江淮大众新能源乘用车项目研发中心正式开工,以在电动化、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核心领域进行深度合作。该研发中心是政府批准设立的第一家中外合资研发中心,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已由以往依赖西方发达国家技术向共同研发、技术共享的新方向迈进。

技术融合奋力提速

事实上,合肥早在2009年就入选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四部委共同发布的“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并成为研发生产及个人购买补贴双试点城市;2010年1月23日,合肥公交18路成为全球首条纯电动公交线路,30辆车全部由江淮汽车集团旗下的安凯研发生产。从那时起,在全国会议、景点等场景应用中,合肥生产的纯电动大巴车始终是官方指定使用车型。

截至目前,江淮汽车累积示范推广新能源汽车逾10万辆,累计行驶里程突破18.5亿公里,单车最高运行里程35万公里,私人使用领域推广规模领先。

2018年12月9日,江淮汽车获得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成为国内首家获此殊荣的综合型车企。

这一切,都悄然改变着我国汽车工业。

如果说,江淮汽车近10年来的自主技术研发是打基础,那么与大众及蔚来的合作则代表着融合的提速,也是企业提出的“六化”,即品牌向上化、技术领先化、产品平台化、开发迭代化、制造精益化、市场国际化指向的具体呈现。很多智能而先进的制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江淮与蔚来合作的纯电动智能SUV的生产中。

在多年的摸索中,江淮汽车已系统掌控了电动汽车电池组、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及能量回收、驱动与制动电耦合等关键技术,并在电池热管理系统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新一代电池智能温控技术,采用独立液冷循环,可确保车辆电池始终处于10℃~35℃的工作环境,提高用车安全,延长电池寿命。

由合肥经开区代建的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只用了10个月时间,就交付使用。这座全新智能高端电动车制造基地是按照业内最高标准建设,设有冲压、车身、涂装以及总装四大工艺车间,拥有国内最新全铝车身生产线,并建有质量中心、试车跑道、能源中心、蔚来中心和综合办公区。整个车身生产线采用高强度全铝机构,全自动化率高达97.5%。

制造基地的基础建设、技术体系、生产标准、设备导入、人才引进和管理流程等核心要素,都是根据现代理念全新定义的。其实现了由模块化的智能生产单元或生产线向智能制造车间转变,是江淮蔚来在工业4.0体系建设中的成功变革。

产业发展日益成熟

超过500公里续航里程的纯电动乘用车,相比10年前的150公里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体现了合肥的科研实力和推进速度。其中的关键——动力电池,也已逐步形成面向国内多车企、多档次、多技术路线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产业链条。

在合肥经开区繁华大道与宿松路的交叉口,国轩高科正在建设全国最大的电池生产基地。

“一期已部分投产。”国轩高科常务副总经理贺狄龙说,在合肥经开区落地的生产基地,一期规划的5G瓦时产能分两部分,其中,4G瓦时面向高端乘用车提供动力电池,1G瓦时主要做软包电池。未来,该生产基地将逐步建设形成15G瓦时的产能,到2020年成为全国最大的动力电池基地。

据介绍,该生产基地一落地就得到500亩土地的专项发展支持,若15G瓦时产能全部达产,年产值将达200亿元~250亿元。此外,国轩高科还在考虑与合肥经开合作建设行业高端人才“培训+研发”平台,主要瞄准中高端乘用车的三元电池产品,涉及奇瑞、猎豹、敏安等企业。

关键领域龙头卡位,成为合肥经开区产业“调转促”“创转升”发展的缩影。而新能源汽车领域,以技术融合为主要引领和推动力的发展模式,也已摸索出成熟的发展路线。

在2019年的规划中,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内的先进制造业,成为合肥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合肥经开区将聚焦新能源汽车和存储芯片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力打造“新芯之都”,推动江淮大众、蔚来、国轩新能源等一批落地项目放量扩产,促成新项目尽快落地,形成世界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基地和国际一流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2019-02-11 近两年,纯电动汽车的研发生产在合肥进入全面爆发阶段,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成为合肥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9145.htm 1 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基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