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为学生减负还得来点新“药方”

——对话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陆云泉

□ 杨 洋

“信息时代背景下,变革不仅要善于运用新技术,还要改变旧观念。”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陆云泉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小学生减负更应如此。”

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坚决控制考试次数,限制竞赛评优活动……从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到教育部等多部门发布“减负30条”,再到教育部长提出“教师也需要减负”,减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当前的考试方式和培养方式导致学生陷入对知识的机械性记忆,随着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智能化的机器可能逐步取代、甚至超越人类的许多现有技能。陆云泉不断思考着:哪些东西是机器无法取代人类的?哪些能力和素养才是让孩子终生受用的?

“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偏难怪题的教育,不是科学的教育,不是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不是培养人的教育,只能说是培养某种技能的训练。”陆云泉说,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要重新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减掉不合理的作业负担,增加必要的素质培养。

“过去的教育把孩子填得太满了,学生太辛苦了。”陆云泉说,有些家长给孩子报了5门周末课外班,孩子完全没有了休息的时间,没有了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时间。“为什么这么多学生去报课外班?除了社会大环境的助推,还有学校教学不够精准,老师教的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家长的需要。”

减负也可以用上大数据分析。厚厚的一本《一零一中学生作业负担调查报告》里,密密麻麻的文字、数据和图表记录了各科作业情况、学生反馈意见等具体内容。“这是我们学校老师亲自做的调研,我们汇总了很多数据,进行深度的分析,找到学生认为的负担是什么,真正的负担是哪些,不同类型学生对作业的认知是什么,为学校制定更加精准的减负措施提供了依据。”

“医生不可能用一个药方解决所有病人的问题,老师也不能用一种教学方法面对所有学生。”陆云泉特别强调教学的精准化和个性化,“‘一刀切’就可能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消的情况。我们正在尝试开发《北京一零一中学校本作业本》,希望每个学生在学校都能找到适合自身学习需求的作业,都能学有所需、学有所进、学有所成。”

“缓解课外负担重,要注重提高学校教学效率和质量,让学生在学校既要学足,又要学好。”陆云泉认为,基层学校是减负落实的主阵地,这就需要鼓励教师去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实现减负提质。

2019-01-29 ——对话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陆云泉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8944.htm 1 为学生减负还得来点新“药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