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佳欣
2018年我国吸引外资交出亮眼成绩单: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年实际使用外资8856.1亿元人民币,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在保护主义沉渣泛起的当下,亮眼的数字凸显中国引资魅力不减。
从特斯拉成为首个在中国落地的外资独资新能源车企,到宝马在华增资建设电动汽车全球出口基地,再到桥水等知名对冲基金加速布局中国资本市场,无论是数据,还是案例,均印证了外资非但没有对中国市场失去信心,反而纷纷投出“信任票”。
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新起点,我国一系列扩大开放的举措密集出台:连续下调关税总水平,由9.8%降至7.5%;出台新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外资限制性措施缩减近1/4;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实施,事项压缩了54%;推动出台外商投资法,加大对外商投资的促进和保护力度……开放“组合拳”让我国的投资环境变得更具“磁效应”:2018年,世界银行将中国营商环境上调了32位。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去年上半年下降41%、发达国家下降69%的情况下,中国引资实现逆势上扬,继续成为全球投资热土。
吸引外资再创新高,得益于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近年来,外资企业围绕高端制造等领域在我国设立的研发中心、生产基地越来越多,不可否认,这一趋势与我国制造加速向智能、高端、绿色转型密不可分。商务部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去年全年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0.1%,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达35.1%。这不仅与我国加码开放政策有关,更说明中国高质量发展和消费升级趋势已成为全球市场的新机会和增长点。